在加沙地带,母亲和父亲们向天哭喊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他们抱着死去的孩子,不断被迫迁移,寻找一点食物和躲避轰炸的安全些的庇护所。我再次呼吁领导人:停火,释放所有人质,充分尊重人道主义法律。
是年,日本飞机轰炸河间、献县一带,教会公用房屋被炸毁。民国三十八年(1939),日寇将被捕的天主堂神父、修士、教友24人处死。
他想起了14岁时被日本抓去当劳工的情形:一次美国飞机轰炸,在密集如雨的机枪扫射下,日本兵和工友纷纷倒地,他纵身跳入河中才幸免一死。
格雷奇枢机说:「通过他们的声音,我们可以听见那些轰炸下受苦的人的喊叫和哭声,尤其是孩童的,他们沉浸在这仇恨的氛围中。作为信徒,我们蒙召为万民盼望并祈求和平的宝贵恩典。」
1月6日:今天知道昨晚的轰炸声的来源:中国人在济宁市进行爆炸,离这里一个小时的路,他们在火车站和一个桥那里毁坏一些设备。晚上又有600个难民要求进入我们的大门。
我想着中东,巴勒斯坦,以色列,我还想着来自饱受折磨的乌克兰,那令人不安的新闻,尤其是平民频繁出入地区的轰炸,播种死亡,毁坏以及苦难。
她们经历过日本人的侵略时代,曾经在日本人的轰炸下逃难。解放后,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一直在政治上、工作上、事业上受到排挤和迫害,在文革中,曾经被拉出去批斗,人身受到攻击,在公共场合受到羞辱。
后来,阳城遭到日军的轰炸,街头出现许多流浪孤儿。格拉蒂丝·艾伟德便开始收养救助中国儿童。一开始,艾伟德捡到一个小姑娘,给她起名叫六便士(真实的是叫九便士)。
圣父的呼吁我对黎巴嫩的消息感到难过,最近几天,激烈的轰炸造成了许多受害者,并造成了破坏。我希望国际社会尽一切努力阻止这一可怕的升级。这是不可接受的。
市民讲述:大轰炸时期的避难点今年77岁的市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回忆,江北岸天主教堂,是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1945年,8岁的杨古城,乘坐木帆船,从舟山沈家门来到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