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会在抗战中收留大量难民
2015-09-09 13:27:39 作者:雷立柏 来源:《信德报》2015年9月3日,33期(总第643期)
圣言会的传教士1882年来到山东南部,1900年后在兖州和济宁创办了很多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尤其是1905年来山东的圣神会修女在很多地方创立了小型诊所,其中比较大的医疗机构是兖州医院。圣神会修女使用进口药品,大多德国修女也会说很好的汉语。她们管理的医院在抗日战争时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卢沟桥事件(1937年7月7日)后,日本军在天津以南的地区和国民军交锋,受伤的士兵多送到山东地区的医院。在天津南部地区战争爆发后,政府在兖州建立很大的军医院,分配在兖州城内几间房子里。有一段时间甚至有800个伤员在城内被照顾,其中有500个人在教会的楼房。另外,军医院的管理人员都住在教会的房子里。教会医院将一半的床位献给受伤的士兵,还提供其他的房子,将一部分作坊、修道院的部分房间以及其他的房间奉献给受伤的士兵。外国修女和中国修女以及男女护士都照顾那些受伤的士兵。
卢华民神父(Ruehl)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教会为难民提供了很多房子,比如一些作坊、仓库、贮藏室等。人们用草席将这些房子分成很多小屋子。在圣诞节的时候已经来了几千个难民。修女们提供了女子学校的房子,还有绣花厂的几个宽敞大厅,还给了其他的房子。当战线逼近时,这一切都不够,因为难民越来越多。
当时在济宁郊区戴家庄学习汉语的德国传教士Franz Krieg(纪礼)作了这样的记载:1938年1月3日:昨天晚上在7点和8点之间,有一些“士兵”侵入了离这里约5分钟路程的土房村。他们只是5、6个人,拿着手枪威胁人,禁止他们出去,挨家挨户勒索人们的钱。据说他们得到了100多墨西哥银元。居民们都很不安。因此,戴家庄的院长神父决定要打开教会的门。学生正好不在,他们正在放寒假。不久后,教会的一切房子都有人住,没有空位。
1月4日:难民们很不安;他们的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今天下午兖州市被日本军占领。
1月5日:我们安排夜间值勤。昨晚轮到我。两个人一起守夜,从11点到1点。现在已经有4000多难民在围墙内。他们也在外面的树下躺着,用被子包裹自己的身体。现在有零下10度!中国人很坚韧,很能吃苦,远远超过我们欧洲人。夜里突然听到一阵爆炸声,房子的玻璃窗子都在震动,村子里的牛惊慌地哞哞叫。半个小时后再次有很大的爆炸声。
1月6日:今天知道昨晚的轰炸声的来源:中国人在济宁市进行爆炸,离这里一个小时的路,他们在火车站和一个桥那里毁坏一些设备。晚上又有600个难民要求进入我们的大门。我们已经清理大教堂,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教堂里住。
1月7日:不断地有新的难民涌进来,整个情况都不理想。我们晚上得守夜,白天守在大门口。
1月8日:今天晚上我们听到大炮声和机关枪声从济宁市传过来。白天有飞机飞过我们的地区。不断的枪声在响着。在我们的难民营中有两个小孩子死去,又有三个婴儿诞生了。我们的修女们和她们的助手们白天和晚上都服务。不断有新的难民来。戴家庄的修道院成为一个很大的难民所,几百个男人住在那里。
1月9日:昨天夜里烧了济宁市的一个城楼,但济宁仍在抵抗日本军。
1月11日:济宁落入日本人的手!
2月14-16日:再次听到炮声,因为中国军队走近。因此,山东本地的军队也必须作战:他们在两个战线之间:一边是日本军,一边是国民军。两国军队在戴家庄附近交锋。第二天我看到了战场,到处有受伤的士兵躺在地上。我们尽可能帮助了一些人,照顾受伤的人。我也只能说在这里的情况:中国人在这里很勇敢地用自己的血保卫了每一块领土。所有的不属于军队的人都跑到我们这里,现在我们已经照顾了2万5千个难民。
难民们很感谢我们,我们这种基督徒的爱吸引着他们。他们90%都是外教人。我们用爱心行为见证信仰,也用圣书证道分享信仰。
德国的Lucella Kahle(陆)修女也曾写关于戴家庄难民营的报告:
“圣诞节前后战线临近我们的地方,兖州和济宁的居民非常紧张。人们从济宁和周围的农村一批一批地来到戴家庄教会的房子。我们尽力帮助他们。我们前面的院子、洗衣屋和绣花屋都提供给他们。另外他们用草席建了一个很大的帐篷,大约200个人住在那里。神父们那里也都有人住。1月6日晚上还有1000多难民来,他们大哭大叫,要求进来。所以人们将耶稣圣体从教堂拿出来,而大堂成为500个妇女的避难所。当日本军队进入济宁时,人们更紧张,更多的人来到戴家庄。在这两个星期一共有一万多人住在神父们和我们修女们这里。很多人没有躺下的地方必须坐着过夜。他们在教会这里感到安全并一再地热切感谢我们。潘神父叫它‘平安庄’。难民的人数大概是1月的3倍,而‘平安庄’已经变成了一个‘平安城’。
我们在兖州、济宁和草桥口的修院也有类似的经历,修女们都有很多服务的机会。人们在这些困境中对公教会表示很大的信任。基督徒和外教人都尊敬传教士和修女们的服务。我们的修女护士们真忙不过来,但上主的恩典时时进在我们身边。”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