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让他们超越人的肉眼和现世生命的局限,像圣斯德望那样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天主的右边’。
(依57:14-15)第三主日-喜乐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带着威能及莫大光荣乘云降来。这些事开始发生时,你们应当挺起身来,抬起你们的头,因为你们的救援近了。
从此,儿子对母亲百依百顺,善尽了人子孝养之道。上面这个故事,正应验了一句千古名训:可怜天下父母心!
当天选读的《福音》记述耶稣来到了斐理伯的凯撒勒雅,就问门徒们人们说人子是谁?并且进一步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只有伯多禄回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十六13-16)。
本日福音中的比喻,「明显是以象征手法讲述人子的遇害」:葡萄园的主人悉心经营庄园,然后再把庄园租给佃户。而这些佃户正是「天主子民」。
在讲道中,教宗从当天的福音出发(参阅:谷十三24-32),指出人子来临前令人惊慌失措的迹象有助于我们诠释历史,明白今天的伤痛与明日的希望并存,让我们能从今天悲痛不已的各种矛盾进入到救恩;我们的救恩即为与上主相遇
“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祂知道精疲力尽是什么感受可以说,一些时候,甚至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真的很疲惫,非——常——疲——惫。
在福音(参阅玛16:13-20)中今天耶稣问门徒们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们说人子是谁?”(13节)。这是一个我们也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人们对于耶稣说什么?
心里很想告诉同行的妹妹,下次出游,把各自的老公也带来,也可以多尽一份心,也很想告诉没有同来的哥哥,钱财日后都赚得回来,唯有父母健在安康,又能带着远游,这才是为人子最大的福分;想告诉老爸,如厕问题解决了,
再看耶稣俭朴生活的自述:狐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但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路9:58)相比之下,我们对自己的心态该做什么调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