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选读的《福音》记述耶稣来到了斐理伯的凯撒勒雅,就问门徒们人们说人子是谁?并且进一步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只有伯多禄回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十六13-16)。
本日福音中的比喻,「明显是以象征手法讲述人子的遇害」:葡萄园的主人悉心经营庄园,然后再把庄园租给佃户。而这些佃户正是「天主子民」。
在讲道中,教宗从当天的福音出发(参阅:谷十三24-32),指出人子来临前令人惊慌失措的迹象有助于我们诠释历史,明白今天的伤痛与明日的希望并存,让我们能从今天悲痛不已的各种矛盾进入到救恩;我们的救恩即为与上主相遇
“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祂知道精疲力尽是什么感受可以说,一些时候,甚至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真的很疲惫,非——常——疲——惫。
在福音(参阅玛16:13-20)中今天耶稣问门徒们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们说人子是谁?”(13节)。这是一个我们也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人们对于耶稣说什么?
心里很想告诉同行的妹妹,下次出游,把各自的老公也带来,也可以多尽一份心,也很想告诉没有同来的哥哥,钱财日后都赚得回来,唯有父母健在安康,又能带着远游,这才是为人子最大的福分;想告诉老爸,如厕问题解决了,
再看耶稣俭朴生活的自述:狐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但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路9:58)相比之下,我们对自己的心态该做什么调整呢?
耶稣说:“你们贫穷的是有福的,”(路6:20)耶稣还说:“狐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但是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玛8:20)耶稣不但称贫穷人有福,他更是放弃富有而选择贫穷,且贫穷到无立锥之地的地步。
信仰告诉我们:耶稣复活后必然是回到天父那里,但是祂最后的教导,并不是要门徒们举目向天,期待人子在父的光荣中带着威能降来(参阅:玛16:27;24:30)。
我告诉你们:他必要快快为他们伸冤,但是人子来临时,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吗?(路18:7-8)所以,祈祷需要坚持不懈,诚心实意地、经常地、天天地、永不间断地,到天主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