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三者不同的生活及信仰背景,他们各自首要关心的问题、对天主的认知、对罪恶的理解、对耶稣基督的使命、对天国的愿景等都迥然不同(详见附表)。
二、罪恶蒙蔽我们比喻中详尽地描述了有关这富人的矛盾(参19节)。跟可怜的拉匝禄不一样的是,他没有名字;比喻中只简单地称他为「一个富家人」。从他奢华的上衣就能看出他的富裕。
他并不是在黑暗和罪恶面前闭上眼睛,相反,他对罪恶的体验比谁都明敏,比谁都深刻。他在临终忏悔中说:“我们每一个人对世界上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都是有罪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拜苦路使我们不拘于成为基督苦难的旁观者,也加深我们对罪恶和苦难的信仰认知。诚然,人只要活着,痛苦就会存在,会伴随我们一生。面对苦难,教会提供的是信仰的反思与圣经的视角。
所有伤害我们的人都是被罪恶所侵蚀击倒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在罪恶中不能自拔,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去扶持、帮助和爱护。其次,爱仇是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通过圣洗圣事,我们的原罪被赦免了,耶稣基督改变了我们人原来“从罪恶到死亡的生命怪圈”,带领我们进入“从罪恶到悔改、从宽恕到新生命、并迈向永生”的新的生命正道。
默想:由于原罪的原因,人类倾向于私欲,陷于罪恶,自加音杀亚伯尔说起,洪水灭世,火烧五城,以色列天主的选民拜金牛,一直说到我们自己犯罪,个人的罪恶,民族的败坏;当今的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黑暗、黑暗
在我们的家庭、工作生活中,多少次我们看到家人不热心,亲人没有信仰,我们着急祈求天主,这时候我们所表达的信仰正是像雅依洛的信德一样,要去祈求天主赋给别人信德,让别人能够从罪恶、疾病当中获得痊愈。
主耶稣在苦路上曾明确地对其苦难而流泪痛哭的妇女说:“你们不要哭我的苦难,当哭你们的罪恶,因此罪恶是我受苦的缘由”。当主耶稣受鞭打茨冠利害苦难之后,背负十字架,勉强上路。
教宗说:“耶稣通过他的苦难与死亡,显示了他犹如天主的羔羊,在十字架上被宰杀,来除免世界的罪恶。他正是在人们一向在耶路撒冷圣殿中宰杀羔羊的时刻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