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教导说:耶稣下降阴府,并非为救那些下地狱的人,也非为毁灭地狱而是为拯救那些先祂而去世的义人(633)。
并非生活不再苦难,并非创伤已然弥合,一切都是神秘的水源,而以永恒之爱的光照,而成为啜饮之美酒。结束时,所有人都用各自的语言大声颂念出天主经,巍为惊叹。
教宗接着说,教会在行使权力时并非以自己的名义,而以耶稣基督的名义。因此,教会通过她的牧人牧养基督的羊群,教会的牧人是媒介,经由这个媒介基督爱众人。这个建立在圣事上的职务与司铎个人的生命是分不开的。
去年十一月廿五日,兰贝蒂在意大利Rai1频道的一个宗教节目上,激动地哽咽着解释:这段文字并非教宗随意找人写的,而是他以第一身写的。这封信我一直小心保存着,它给我力量继续走下去。
正如《指南》所引述:「礼仪是恩宠和圣化的泉源,其效能是源于基督,并非依靠施行人的圣德。」(指南29)因此,这份在祭台的服务,能加强执事们谦逊、诚朴的德行,好能借着主耶稣基督,而得到生命的成长。
其次是“家庭因着这两件圣事成为牧灵主角,换言之,这并非‘为了’家庭的牧灵工作,而是‘与’家庭一起展开的牧灵工作”。枢机解释说,这里的难度很大。
牧羊人听见天使报讯时,所回应的并非卑躬屈节,更不是盲目地服从,而是主动响应的信仰态度,前去探询所听到的一切。
在渴望光明的异教世界中,曾实行了对太阳的敬礼,即不可战胜的太阳,他们期望它的出现。然而,虽然太阳每天升起,但是很明显,它不能照耀人的全部存在,因为太阳不能照耀全部真理。
希尔得布兰德认为方济称所有受造物为弟兄之时,是以一种圣爱的目光深入到每一受造物之内,方济出名的《太阳歌》,倘若不是如此则无法唱出,他也指出“方济则是圣人中最为贫穷者,同时亦是最热爱神贫者,”而方济爱好神贫的动机是在跟随基督:其动机并非由于他不喜欢人们为求取良好的知识而有所攻读
基督为我们受了试探,并为我们战胜了试探者,我们也必须与祂一同面对并战胜试探。基督赐予我们圣神的活水,我们则应该藉着圣事、祈祷和朝拜,从圣神那里汲取并饮用这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