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与物质、信仰与理性、固有世界与超性世界之间是否存在着桥梁?
这一统计数字验证了18世纪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EdmundBurke)的论断,人类从本性上是一种宗教性的动物,不但穷人需要宗教加以慰藉,富人也需要宗教给予精神上的满足。
不误性的对象:(a)不误性的主要对象是:基督教义中有关信仰与道德的直接启示真理;(b)不误性的次要对象是:非直接启示真理而与启示真理密切联系的有关基督教信仰与道德的教义。
今天,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二O一一年传教节文告中指出,普世性的传教事业需要所有人始终如一地共同参与。福音并非只是领受了福音的人才享有的益处,而是应该与人分享的礼物、应该传播的喜讯。
正因为是圣事,婚姻的不可拆散性便成了天主爱祂的子民和基督忠贞不渝地爱祂的教会的象征。
爱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具有的一种超性的炽烈而圣洁的情感,与被爱对象身心统一的相互奉献的精神。对爱自身有深刻的认识和自觉的冲动,是人类非动物性属灵行为的基础。
教宗还强调了婚姻的不可拆散性,吁请教会仁慈地接纳受伤的夫妇。教宗的弥撒讲道有三个面向:孤独之苦、男女之爱和家庭。
(宗10:32)读主言,入主心也等于被圣经重生,使死寂的文字充满生命力,使历史性的经上记载变成现时性的应验,正如耶稣读经后说:“你们刚才聆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
独身贞洁与性独身贞洁并非单纯地禁止有关性的思想或行动,而是在每天生活中面对挣扎和挑战,好能在真实的性与关系上成长。
犹记得我的中文老师解释了儒家传统学者之间的不同理论:孟子提倡人“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的;荀子提倡人“性本恶”——人的本性是恶的;董仲舒则提倡“性待善”——人的性格需要透过教育达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