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邀请天主教徒“愈加忠实于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愈能表明“教会的公教性,她的普世性是一个要求在每个时代得到接纳和生活出来的现实,这是依照上主的意愿和恩宠,祂许下永远同我们在一起,直到末日。
“人的德行植根于超性的德行……(超性的)这些德行以三位一体的天主为根源、动机和对象。”(《天主教教理》1812)原来如此!又回到了教会一贯的训导上:一切意念和行为,应该朝向天主。
主教说我们所面对的现象、问题、软弱无奈失望,都是重建中所发生的,在这些软弱无奈中换起对天主的渴望,结果是得到生命的再造,生命的提升,今天我们的信仰淡化,礼仪形式化,缺少了神圣性、庄严性,反思我们的信仰生活
为了解教会可见体与精神体之间的关系,唯一途径就是注视着基督,因为在基督的位格上,人性和天主性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凭心而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同样存在着老少年龄差异、性情急缓、爱好兴趣、思维方式等不同的心态境界以及彼此的误解、不友好态度、过激的情绪、过分的面子、执着己见、无端猜忌等诸多因素决定人们看待问题角度的千差万别
教宗尤其谴责偏离轨道的性旅游现象,这种现象在伦理道德、心理和保健方面使许多家庭的生命受到伤害,有时甚至损害整个社会团体。
在这项使命中,宗座传教善会是教宗手中一个特选的工具,而教宗也是教会合一及普世性的原则和标记。向不认识基督的人宣讲基督在各个时代都是教会的当务之急。
(谷5:27-28)这一摸可说是她由听到看而来的摸,是一份决断性信仰之摸!我常常默想这段圣经——耶稣在前呼后拥的人群中的景象以及对耶稣前呼后拥的人群。
神修指导的性质更该是超性的,不依靠人的本性聪明,更要以福音的教训和天主的定断作根据,对于所引用的理论和推想都来自超性的启示〈格前2∶4〉。
这些国家要的是性方面的放荡不羁,可是如何让人在性方面放荡却不受到疾病的传染呢?那些国家的人总是说要使用保险套,他们认为保险套绝对安全可靠,可以防止任何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