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概览大公会议(或称公会议、普世公会议、普教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公会议英文是源自希腊文,意思是普世性的。
在12日上午的主教会议第15次会议中,有18位主教和6位旁听人士发言。发言的主教谈了有关神父度独身生活、遵守举行弥撒的规则、圣体圣事的记号、培育教友认识弥撒的意义等课题。
1924年5月15日,天主教上海会议召开,这是中国天主教历史上第三次代表会议。明代天主教嘉定会议,清代天主教广州会议,民国时代天主教上海会议,是中国天主教历史上三次重要的代表会议。
在教会内保护儿童会议(梵蒂冈新闻网)圣座新闻室2月18日上午举行记者会,介绍将于2月21日至24日在梵蒂冈召开的在教会内保护儿童会议。
教宗本笃十六世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做些什么呢?5点,最晚5点30分教宗本笃十六世每天早早就起床了,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天,也有一整套工作在等着他。首先,他会在私人小教堂里,用意大利语做弥撒,只有很少的人参加。
半个世纪以来,天主教徒一直就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争论不休:它做了甚么、没做甚么;它曾经具有的意义和依然具有的意义,或它从不曾具有的意义及不可能具有的意义。
本文所持定的立场是今日中国基督教发展现实为背景,就本笃十六世神学传统对于中国基督教之教会神学的启迪做出解释学层面的描述和诠释,以期确认其作为梵蒂冈第二次公会议以来罗马公教会世界最重要的神学家和思想家之意义和影响
恰当地培育平信徒、支持家庭、促进大公和各宗教对话,这些是在梵蒂冈举行的世界主教会议于10月15日上午第11次全体大会上提出的新福传途径,教宗本笃十六世亲临了会议。
恰当地培育平信徒、支持家庭、促进大公和各宗教对话,这些是在梵蒂冈举行的世界主教会议于10月15日上午第11次全体大会上提出的新福传途径,教宗本笃十六世亲临了会议。
工业时代初期的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1860-1870年)特利腾大公会议后,世界发生重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