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记住这点:“要爱你们的仇敌,要行善,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我们不能忘记这点!在这些话语中,爱表现出一种超德,并以仁爱为名。爱就是仁爱。
旧约圣咏里关于对天主感恩的乐句也几乎是俯拾皆是:上主,我称扬你,因为你救拔了我,你也没有使我的仇敌向我自夸。上主,我一向你呼号,我主,你便医治了我。上主,你由阴府中把我救出,又使我安全复生,免降幽谷。
故此,雅各伯提醒我们:若愿意作世俗的朋友,就成了天主的仇敌。此处的世俗乃是世界的意思。
只有救恩能使他们脱离仇敌,大难不死,但在难以捉摸的天主计划中,救恩也可以是被交付於死亡。这位充满信德的妇女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知道结局,知道故事的结尾:天主施展了救恩。
答13:他们祝福她的后裔无数,愿她的子孙能占领仇敌的城门,象征胜利与昌盛。问14:依撒格第一次见到黎贝加是在什么情境下?答14:傍晚时分,依撒格在田间默想祈祷,看见了黎贝加和仆人一行人。
『你坐在我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变作你脚下的踏板﹖』众天使岂不都是奉职的神,被派遣给那些要承受救恩的人服务吗﹖(参希1:14-15)雅各伯作了一梦:见一个梯子直立在地上,梯顶与天相接;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
基地组织属激进派,这些激进派将西欧,特别是把美国视为仇敌。因为他们常常想着要消灭掉以色列——依撒格的后裔,而美国是阻挡他们的宗教成为世界唯一宗教的拦路虎。
而这种爱之无私,最集中地表现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爱人如己的诫命和耶稣基督爱仇敌的教导之中。(连载一)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何光沪《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
她在世时已经是充满恩宠,终生从没受过她的仇敌魔鬼的控制,(参阅路1,26-38)所以,在她结束尘世生命的时候,她不需要经过炼狱这个净化过程,她的灵魂肉身就直接被提升到天主的面前,得到圆满的救赎。
丈夫灵魂的得救激怒了我们的仇敌——魔鬼,因为它没有抢到丈夫的灵魂。它非常仇恨要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