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以色列君主时期的其他先知,米该亚提醒人,上主拯救他们出离埃及的奴隶身份,并且透过盟约召唤他们,生活在尊严、平等与正义之上的社会。
我们光有表面的样子根本不够,而是要真的成为先知才行。男女修道者都是照亮未来道路的人们。教宗说。提到神恩时,教宗说:神恩既要被富有激情地活出来,也要与时俱进和本地化。
因此,教会需要圣神永恒的五旬节;在心中需要热火,在口中需要言词,为高瞻远瞩需要先知之恩。教会需要作圣神的宫殿,就是需要圣神来完全净化教会的内在生活也就是说,教会需要圣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约二12-13)在头上撒灰,也表示忏悔和补赎,例如尼尼微人听了约纳先知的宣讲之后;就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纳三6)不吃不喝,悔改做补赎,求天主怜悯,不要降灾惩罚他们。
塔伯尔认为这幅画讲述了先知约拿的故事。他说:这段铭文的内容与让死者复活有关,这个死者可能是骨瓮的主人,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信仰,即相信耶稣复活,附近的约拿画可以作为佐证。
他把这位梅瑟在法律上所记载和先知所预报的介绍给他的朋友纳塔乃耳,并且是一遇到他,就向他述说这个好消息。然而当他满心欢喜地向朋友传布福音的时候,纳塔乃耳却给予极大的嘲笑:纳匝肋能出什么好事?
2.则3:2-3,10这位先知见到许多神视,其中一个是天主给他一卷书让他吃。他就吃了,觉得甘甜如蜜。天主对他说:我的话你要听在耳中,存在心里……然后才感觉到它甜蜜的味道。
在距耶稣诞生前700年,依撒意亚先知也预言了: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一道皓光,光辉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们身上。你加强了他们的快乐,扩大了他们的欢喜。(依9:1-2)。
耶稣在这里借着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话很是感慨:这民族用嘴唇恭敬我,心却远离了我。是的,当我们身为教会的一份子,听了这句话时,又当做何感想呢?
教会的训导:节选自《天主教教理》(参阅1430—1458条)内心的忏悔: 耶稣召唤人皈依和忏悔,正如在祂以前的先知,首先不是针对外表的行动,如“灰土和苦衣”、禁食和克己,而是心灵的皈依、内心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