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前 请先洗手
2004-05-24 09:05:56 作者:高方济 来源:信德报(第213期)
“教失而伪,礼失而彩,养失而泰,乐失而淫。伪彩淫泰,非范人之所道也。”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引人归向事物的宗旨,不离万物顺时应天之规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贤良方正”四个字便可回答一切。一旦教育失去了它原来的目的,就“伪”了,假了,凡为人师者,做起假来比一般人更高明,更虚伪,让人看不出假来。这就是“教失而伪”。“礼失而彩”,“礼”,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敬,礼貌,上下关系应遵守的礼仪规范。但是,如果一个人成天讲礼貌,每次见面打招呼,问好,一天都用在讲“礼”上面,就显的华而不实,“彩”了,已失去了“礼”原来的目的。吃饭本为增加身体营养,维持生命的健康,但是过分贪嘴,好菜好饭死吃,好汤好酒死喝,结果就“泰”了,生病了。过年期间医院里这样的病人不少,人称这种病为“富贵病”。“乐失而淫”,音乐本使人怡情寓志,但远离了其目的,便会堕入“靡靡之音”的行列,而“淫”,使人想入非非。这一切绝不是教导人的正确法。如果古人的教导告诉我们的是:凡一切事物,切不可偏离其最初的宗旨,否则,便会背道而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扪心自问,做为一名基督徒,是否在信仰中已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呢?是否明确信仰中的真正意义呢?心中是否还清楚当初找寻基督时的目标呢?
马尔谷福音七章1———23节中,基督的教导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示。本来经师及法利塞人因着犹太宗教信仰的文化熏陶,养成了饭前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是好事。但过分地注重外在行为而忽略了内心向善侍主的思想,这已经偏离了天主最初通过梅瑟所传给他们的道。耶稣在这里借着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话很是感慨:这民族用嘴唇恭敬我,心却远离了我。是的,当我们身为教会的一份子,听了这句话时,又当做何感想呢?耶稣在这里对于人们的教导仅缘于法利塞人及经师看见他的门徒“用没有洗过的手吃东西”而感到惊诧,所以才把众人叫来,说道:“不是外面进入他内的能污秽人;而是从人里面出来的,才污秽人。”徒有洁净的外表而内心肮脏无比,此类人只能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了。耶稣的教导是要我们一切恭敬天主的行为都应当由心而发,而非口唇敬主,心却远离。这教导的背后更深层地隐藏着另一种含意:人的本性中存在着一种“恶”,这“恶”由心而生,而一切行为又因心而动。因此,如果戒除人的恶行,每个人就当从“心”修起,这才是自我得救的根本。当“心”向“善”,便能听命、服从,便会接受主的教导,更能身体力行去实践信仰,更会产生战胜邪恶,向往光明的非凡能力。正所谓的:反听则聪,内视则明,自胜则强。反观如今教会内的诸多教友,从具体行为表现上大可分为四类型:
第一类为“修心”型:即每主日进堂参与弥撒及听讲道理或满全体分,有时也偶尔参与一下堂区或教区组织的一些活动,至于另外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一心只读圣教书,两耳不闻教内事”。
第二类为“修身”型:口头上说的非常好,外在行为也真的配称为“热心”二字,但暗地里的一睦言语、行为早已大大超过其应有的身份了,甚至还时不时地在教会内搞点小风波,以显示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自我价值,引起众人关注,以满足自我虚荣心为己任,也就全然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了,至于圣经上的教导与己没多大关系,什么实践信仰、什么福传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可算为抛的近了。真是:教化自教化,帝王自帝王啊。
第三类为“激进型:集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但绝对是热心,论祈祷,热切;论爱德,可以为长年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挖屎挖尿,洗衣洗被,绝不喊累,更不要说对待露宿街头的乞丐所做的那些“小事”了。论做事,堂区里的事不用神父吩咐,一切抢着干、争着干。论福传,只要家庭环境允许,可以抛家弃子不顾一切,热心传播基督福音:论神恩,会常常告诉人,自己看见了主,主对自己说了话或圣母又一次显现给自己,对世界宣告了自创世以来隐藏于天主内的秘密等等;论听命,别人应听自己的命,神父也不例外。
第四类为“心身合一,中庸之道”型:表现为深刻领悟圣经中的教导,常反思反省自身的过失,严格审视每天自我的心思、言语、行为是否翕合主旨,不断地从祈祷中获得力量,从圣事中获享恩宠,积极参加堂区事务,常为神父排忧解难,但又不失听命、服从的精神,在教友中常规劝带有矛盾的兄弟姊妹团结合一;对有故意制造分裂教会的“害群之马”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正、谴责,捐献慷慨大方,绝不做上一次教堂如乘过一次公汽的事(意为极少的捐献),谨言慎行,不随意开口评断是非好坏,更不传毫无根据而对教会名誉有损坏的任何谣言。此四类型的教友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介于这一类型与另一类型之间者,也有专门搜集信息,笼络教友之心者等等。但这些教友在教会中极为少数,也就不再一一做详细剖析了。
《大学》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教会中,信仰里,讲究的是心身合一,内外一致,不仅听而会讲,而且会讲会行。在生活中实践信仰,把信仰融入生活。但是,大多数教友在听道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陷入矛盾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应当有一颗受教之心,尤其在信仰之中,虽不知其所以然,但愿意按此训导而行,只因为是主耶稣教导的,他就是真理、道路、生命。虽不明白,但是我信,此种信仰也不失为一种真诚的信仰。例如一些上年纪的教友们,虽懂不了多少道理,但有谁敢说他们的信仰不真实,不虔诚呢?信仰中需要确定、肯定,即使不明白,但坚信无疑,这就是信德。因为相信这一切皆来自启示,既然确定这种信仰的真实性,就要先正心、净心,除去个人的私心杂念,而后诚其意,即不自欺、不欺人、心口合一,于是乎深入研究有关天主的事理,圣经的启示,这就是“格物”了,这一切便如圣奥斯定说的:我信,为的是更加了解。这样,就会更进一步提高认识,而修心养性,革除恶习,而后“身修”了。
如果说听道、读经好比吃饭,那么正心、诚意、便是洗手。所以,在这里不禁要对各位主内的兄弟姊妹说:“吃饭前,请先洗手。”
马尔谷福音七章1———23节中,基督的教导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示。本来经师及法利塞人因着犹太宗教信仰的文化熏陶,养成了饭前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是好事。但过分地注重外在行为而忽略了内心向善侍主的思想,这已经偏离了天主最初通过梅瑟所传给他们的道。耶稣在这里借着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话很是感慨:这民族用嘴唇恭敬我,心却远离了我。是的,当我们身为教会的一份子,听了这句话时,又当做何感想呢?耶稣在这里对于人们的教导仅缘于法利塞人及经师看见他的门徒“用没有洗过的手吃东西”而感到惊诧,所以才把众人叫来,说道:“不是外面进入他内的能污秽人;而是从人里面出来的,才污秽人。”徒有洁净的外表而内心肮脏无比,此类人只能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了。耶稣的教导是要我们一切恭敬天主的行为都应当由心而发,而非口唇敬主,心却远离。这教导的背后更深层地隐藏着另一种含意:人的本性中存在着一种“恶”,这“恶”由心而生,而一切行为又因心而动。因此,如果戒除人的恶行,每个人就当从“心”修起,这才是自我得救的根本。当“心”向“善”,便能听命、服从,便会接受主的教导,更能身体力行去实践信仰,更会产生战胜邪恶,向往光明的非凡能力。正所谓的:反听则聪,内视则明,自胜则强。反观如今教会内的诸多教友,从具体行为表现上大可分为四类型:
第一类为“修心”型:即每主日进堂参与弥撒及听讲道理或满全体分,有时也偶尔参与一下堂区或教区组织的一些活动,至于另外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一心只读圣教书,两耳不闻教内事”。
第二类为“修身”型:口头上说的非常好,外在行为也真的配称为“热心”二字,但暗地里的一睦言语、行为早已大大超过其应有的身份了,甚至还时不时地在教会内搞点小风波,以显示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自我价值,引起众人关注,以满足自我虚荣心为己任,也就全然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了,至于圣经上的教导与己没多大关系,什么实践信仰、什么福传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可算为抛的近了。真是:教化自教化,帝王自帝王啊。
第三类为“激进型:集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但绝对是热心,论祈祷,热切;论爱德,可以为长年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挖屎挖尿,洗衣洗被,绝不喊累,更不要说对待露宿街头的乞丐所做的那些“小事”了。论做事,堂区里的事不用神父吩咐,一切抢着干、争着干。论福传,只要家庭环境允许,可以抛家弃子不顾一切,热心传播基督福音:论神恩,会常常告诉人,自己看见了主,主对自己说了话或圣母又一次显现给自己,对世界宣告了自创世以来隐藏于天主内的秘密等等;论听命,别人应听自己的命,神父也不例外。
第四类为“心身合一,中庸之道”型:表现为深刻领悟圣经中的教导,常反思反省自身的过失,严格审视每天自我的心思、言语、行为是否翕合主旨,不断地从祈祷中获得力量,从圣事中获享恩宠,积极参加堂区事务,常为神父排忧解难,但又不失听命、服从的精神,在教友中常规劝带有矛盾的兄弟姊妹团结合一;对有故意制造分裂教会的“害群之马”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正、谴责,捐献慷慨大方,绝不做上一次教堂如乘过一次公汽的事(意为极少的捐献),谨言慎行,不随意开口评断是非好坏,更不传毫无根据而对教会名誉有损坏的任何谣言。此四类型的教友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介于这一类型与另一类型之间者,也有专门搜集信息,笼络教友之心者等等。但这些教友在教会中极为少数,也就不再一一做详细剖析了。
《大学》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教会中,信仰里,讲究的是心身合一,内外一致,不仅听而会讲,而且会讲会行。在生活中实践信仰,把信仰融入生活。但是,大多数教友在听道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陷入矛盾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应当有一颗受教之心,尤其在信仰之中,虽不知其所以然,但愿意按此训导而行,只因为是主耶稣教导的,他就是真理、道路、生命。虽不明白,但是我信,此种信仰也不失为一种真诚的信仰。例如一些上年纪的教友们,虽懂不了多少道理,但有谁敢说他们的信仰不真实,不虔诚呢?信仰中需要确定、肯定,即使不明白,但坚信无疑,这就是信德。因为相信这一切皆来自启示,既然确定这种信仰的真实性,就要先正心、净心,除去个人的私心杂念,而后诚其意,即不自欺、不欺人、心口合一,于是乎深入研究有关天主的事理,圣经的启示,这就是“格物”了,这一切便如圣奥斯定说的:我信,为的是更加了解。这样,就会更进一步提高认识,而修心养性,革除恶习,而后“身修”了。
如果说听道、读经好比吃饭,那么正心、诚意、便是洗手。所以,在这里不禁要对各位主内的兄弟姊妹说:“吃饭前,请先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