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正在进行的圣家进我家活动时,方主教说:我们教区搞这样一个活动,就是要在每一个家庭内,注入圣家与我们每一个家庭同在这样一个观念。
四、十字架成了战胜苦难的代名词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苦难时总会说:这是主给我的十字架,是自己做补赎、立功的好机会,既然是主给的,心里就不怕,有主与我同在还怕战胜不了苦难吗?
◎不要留下耶稣孤独一人…… ◎为我来说,祈祷是心灵的跳跃,是投向天乡单纯的凝视,是在困苦——如同在喜悦中的,一声感恩及爱的呼唤。
尽管在刚搬来这座楼时,就已经率先将“主与我们同在”的祝福牌贴在了门楣,无奈,邻居们好像很忙,对于我这种亮明身份的暗示居然熟视无睹,我们的交往总是停留在点头打个招呼,帮忙拿点东西什么的小事上,深谈自然是没有机会的
教宗并指出圣地之旅是拜谒耶稣生活、死亡与复活的地方,是接触天主与我们同在的历史,因此,信德绝非迷信。教宗说:“耶稣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我们可以用手触摸得到。
德国家庭部发起举办“圆桌会议”,教育和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士一同在一个全面和适当的视野下讨论这个问题。教会当然随时乐意参加并投入这些讨论。也许,教会的沉痛经验能够为其他的人做出有用的贡献。
■重新审视精神信仰 当第二名矿工里奥•塞普尔维达成功升井后,他郑重告诉记者:我曾经与上帝与魔鬼同在。我始终坚信上帝会带领我们摆脱困境。塞普尔维达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人。
当然,这种让心灵醒寤不寐、时常警惕的关键就在于与主同在,始终和耶稣在一起,正如耶稣在山园祈祷时对门徒所强调的:你们留在这里,同我一起醒寤吧!(玛26:38)。
愿老师与学生同行,正如耶稣与世人同在一样。
这是因为,在被众人遗弃的情况下,耶稣并不孤独,祂与天父同在。相反地,我们在自己的革责玛尼山上经常选择独处而不是呼求‘天父’,不像耶稣那样将自己交付给祂,承行祂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