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地下被困69天获救 精神力量扮演重要角色


2010-10-17 13:39:22 作者:杨孝文 来源: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在地下700米处共同度过69个不见天日的日子后,33名智利被困矿工在一场史无前例的救援行动中全部获救。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挺过两个多月时间,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走到今天?

  ■重新审视精神信仰

  当第二名矿工里奥•塞普尔维达成功升井后,他郑重告诉记者:“我曾经与上帝与魔鬼同在。我始终坚信上帝会带领我们摆脱困境。”塞普尔维达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人。据报道,智利官员和民众都认为是上帝的力量最终让被困矿工重见天日。

  研究人员表示,经历了创伤以后,寻求通过精神力量度过难关并不鲜见。精神性和宗教的确可以将创伤变成成长的机遇。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精神性、健康和宗教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艾尔特梅尔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所有人都在涉及生命以及生命给予我们的东西上有着这些基本的、深深的信念。所以,创伤确实会令这些信念浮出水面,让大家进行审视。”

  美国佩波戴恩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弗伊说,经历了创伤,一个人的精神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实难预测。弗伊长期以来从事对退伍老兵的创伤及创伤恢复的研究。经历了这种遭遇,有些人的宗教信仰没有丝毫变化,有些人则丧失了信仰,还有人则对宗教信仰更加坚定。

  美国国家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家肯特•德雷切说,众所周知,创伤经历往往会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包括精神信仰,该研究中心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门洛帕克市。他表示,有时,人们脑海中常常闪现创伤诱发的种种疑问,比如“为何是我?”“这种经历意味着什么?”他们以这种自问的方式试图寻找生命更深刻的精神意义。

  ■“创伤后成长”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创伤后成长”,即遭遇了某种创伤的人表示这种经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并非所有人都会经历“创伤后成长”,如有些人会经历创伤的负面影响,即创伤后压力。据2005年发表于《创伤后压力杂志》的一篇论文称,宗教连同乐观等个性,都与创伤期后的成长有关。

  艾尔特梅尔说,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每一种都有助于我们克服灾难的后遗症。据她介绍,精神信仰带来生活的意义,让人们感受到互助与安慰,与他人建立联系,为一个人的转变创造机会。艾尔特梅尔称,根据人们承担的角色不同,他们利用宗教的方式也不同。有人可能会在灾难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也有人可能会在经历灾难后,向教区或家人寻求慰藉。还有人可能会将这种创伤看作是人生成长的机会。

  ■精神信仰的力量

  迄今为止,智利被困矿工似乎都将宗教视为心理安慰的源泉。当44岁的埃斯特班•罗哈斯在10月13日被救上来时,只见他双膝跪地,默默祈祷。年龄最小的被困矿工、19岁的吉米•桑切斯在10月12日的信息中写道,被困人员是34个而非33个,“因为上帝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同样,所有智利人都将矿工获救视为一个归功于上帝的奇迹。在救援行动展开前,智利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说:“当第一名获救矿工安全、健康地升井,我希望智利所有教堂的钟声都敲响,带来快乐和希望。信仰之力可移山。”

  据2002年的一项调查,智利超过70%的人口信奉天主教,另有15%的人口信奉新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精神性和身心健康的心理学家丽莎•米勒说,这种共同的文化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一些具有共同精神性的国家,确实存在这种强大的向心力。”

本文标题:地下被困69天获救 精神力量扮演重要角色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