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教会历史,谈教会生活,许多资料都是从教会的作家们所遗留下来的珍贵史料中得到的。
也许,下面神父写给我的这封信。更确切的说,是一份有关调整灵修课程的建议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神父的“特别关注”与“全情投入”。
我参考过主教代表大会的反省,制订《家庭》宗座劝谕时这样写:「建立教会是要引领万民,尤其是领洗者,获得救恩。她不能离弃那些接受过婚姻圣事,又接受了第二次婚姻的子民。因此教会要设法让该些人士获得救恩。」
从眼角望过去,我看见外婆在一张纸片上用希伯来语写着什么,她的鼻尖几乎要碰着铅笔顶端了,我很想知道她背着我在写什么。一周就这样过去了。在最后的那天早上,我看见外婆在妈妈的衣橱里翻找,妈妈站在她身后。
一个早就被医生宣布过死期的人,今天还能活着写这些文字,这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是仁慈的天主,一次次拯救了我。
建筑物如今虽然不失她当年的宏伟壮观,但因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见者无不为之惋惜,惟恐在岁月的冲刷下,写满历史沧桑的古老修院与我们的心灵擦肩而过,成为永恒的幻影,那时我们向谁去诉说修院的壮观?
3个家都要我管,还要帮两个哑巴姐姐看病,她们那么多工作,还有家庭,我给姐姐写她们又不认识字,比比划划医生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只能我带着她们去看病。主耶稣,可别让我瘫啊!’。
十年前,芝加哥的老朋友德兰送给我一本当时很火的小说——由加拿大作家威廉·杨(WilliamYoung)写的TheShack,中文译作《棚屋》,已经在国内出版。
但是当第二天的时候,随着沟通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被对方感动,我们总是以回忆的方式写情书,回忆着我们的相爱过程,回忆着我们经历的困难,回忆着我们的快乐时光,回忆着我们曾经的感动!
虽然画面上没有写什么东西,但是我仿佛看到,主教怒不可遏,向日本军说“No!不许这样”!但是他的力量在穷凶极恶的侵略者面前,太微弱了。最后文主教等九人被带走,在城外正定塔下被杀,并焚尸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