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大的抱怨就显示出这样的潜台词,她觉得自己的妹妹甚至主耶稣都欠她的,因为她的妹妹没有帮她,而耶稣也没有对她妹妹的懒惰表示谴责,没有对她的忙碌发出赞许,没有站在她这一边。
感性的缺口一旦被打开之后,以冷峻著称的我爆发了无以复加的愤怒和对天主的谴责。
从此以后,要么,年纪轻轻孑然一身,孤立承担不堪忍受的生活重担;要么,违背天主诫命再娶或再嫁,每天承受良心的谴责和煎熬,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中。
有多么苦痛,耶稣独自一人,被他自己人——被祂朋友,甚至是祂门徒——出卖、交出、拒绝,被宗教和民间的领袖们谴责,被人们弃绝,耶稣甚至感到被天主抛弃(参46节)。
当祂的门徒因为别人拒绝接待而想使用天降火罚的暴力时,主耶稣谴责了他们(路9:51-56)。祂宽恕伤害自己的人,而且告诉自己的门徒们,要宽恕七十个七次,也就是无限次地宽恕(玛18:21-35)。
然而,若翰所宣讲的悔改,只是呼吁人停止作恶,谴责人生活在罪恶中,却没有“悔改的方向和目的”。这种悔改呼吁人停止作恶,离开罪恶,却没有明确的生命方向和皈依。
当祂的门徒因为别人拒绝接待而想使用天降火罚的暴力时,主耶稣谴责了他们(路9:51-56)。祂宽恕伤害自己的人,而且告诉自己的门徒们,要宽恕七十个七次,也就是无限次地宽恕(玛18:21-35)。
11月3日至15日,正式召开九国会议,谴责日本。日本虽拒绝与会,却也不愿为难民区而得罪列强,再添口舌。
有一次,经理接待领导时,他们六个人一顿饭就花掉一万元,他们以考察学习的名义,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旅游胜地……她的良心一直受着谴责,她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
祂来并不是为了谴责,而是要宽恕和救赎,是要给最深的黑暗与罪愆带来希望和永生;因此,在忏悔圣事、在告解的良药中,罪过的经验不会使人沈沦于绝望,而是与宽恕和转变的爱相遇(参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论和好与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