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济宁郊区戴家庄学习汉语的德国传教士FranzKrieg(纪礼)作了这样的记载:1938年1月3日:昨天晚上在7点和8点之间,有一些士兵侵入了离这里约5分钟路程的土房村。
有关基督宗教在中国如何体现其普世性方面,可以这样说,普世性不是抽象的,普世性的一些原则在具体体现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地域性的表现,普世性和地域性是密切结合的,没有一个超越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普世性。
事实上,天主并不需要你感谢、赞美,就像太阳不需要你感谢赞美一样,而是你自己需要他连续不断地照管、支持、鼓励,通过与他亲近而获得超性的能量和对邪恶诱惑的免疫力、抵抗力,以及你善尽人生责任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按照信德的观点,真正的赢并不在乎今生今世短暂的名利和物质享受,而在于始终按照福音圣训和基督的博爱精神生活,世俗方面的赢正并不代表超性生命的赢,只是注目现世的荣华富贵而忘却生命的真正价值仅可算是世俗的明智
反思这是否与自治性的自由混淆了,选择我们自认为正确的救恩。我相信,耶稣是教给我们救恩的导师,还是到处去寻找别的?较为肯定的历程还是逃到人预先写好的诫命条文下?
教宗提到,天主的父性也使我们想到亲子关系的神圣性。天主十诫第四诫要求子女孝敬父母,这条诫命紧跟在关於恭敬天主的前三条诫命之后,指出那神性事物植在人人彼此尊重的根基上。
换言之,他只是纯粹的荣誉性头衔而已。
这两种情况若不是在耶稣所走的路上发生,让耶稣有机会在众人面前向天父祈祷时流露出人性和天主性的独特一面,它们是不会有共同之处的。教宗说,耶稣的祈祷也该当是每位基督信徒的祈祷。
他将对过去世界青年日活动的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后所得到的心得归纳为5个要素,来说明世青日的喜乐是医治信仰厌倦的灵丹妙药: 第一,世青日令人对教会的至公性和普世性有了新的体验,因为来自不同地方和文化的人,在与基督相遇和参与同一个礼仪中建立起关系
我参加这个活动有什么超性价值?心灵能获得什么益处?我穿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称赞吗?我的灵魂也像衣服这样漂亮吗?我天天洗脸美容,但却为什么忽略心灵的洁净?我吃这么好、这么饱,算不算克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