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修道人士和教友们要被邀请去更新他们的努力,有效地及衷心地遵循伯多禄继承人的教导。
面对她的选择,家人都不同意,尤其是滕妈妈坚决不同意,但是女儿受到了天主的召叫,执意要弃家修道,滕妈妈执拗不过,女儿终于入了隐修院做了她梦寐以求的修女,穿戴上修女服装。但是滕妈妈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后来在修道院里见到蒙古族神父马元牧,以及后来见到比我大八年的同学马仲牧以后,对城川的了解就稍梗概了。
1987年,我考入山东省圣神修院,修道两年,并在1989年考入上海佘山修院。当时金主教已不再担任课程,每个月只能听到金主教的神修讲话。1990年,佘山修院的师资进入最辉煌的时期。
从他13岁开始离家修道,到27岁晋铎,可谓修途坎坷,一波三折。其间八年的抗战,使他常常有家不能回。国共的争战更使他的顺利晋铎变得遥遥无期。
周云婷(中)与作者(左)合影儿子的圣召之路周姨是辽宁朝阳市松树嘴子堂区的人,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都娶妻生子,三儿子袁雪松选择了修道生活。对于儿子成了神父,周姨认为这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
我不服气地说:人家小修女离家修道,是不是太苦了点?神父马上很严厉地说:连这么点苦都经受不了,还修什么道?”他又回忆说:“有一次,神父的外甥去后营子打工想和他借点钱。
你看,许多青年人宁可去从事其他的工作,也不考虑去修道圣神父。这是我们信仰的缺失,使我们认识不到神父圣职的崇高、伟大和美丽。
温州是一个不大的城市,教区历史也比较短,在修道人少的情况下,为了教会的发展,教区神父修女更加重视教友的能动性以及对教友的培育工作,希望通过广大教友深入社会的主要特点,开展深度的福传。
经常看到他早饭后拿上两个馒头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为了不给人添麻烦,神父极少在教友家吃饭,饿了就在街上吃个凉馒头,在当今这个吃喝享乐的年代,这种牺牲克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修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