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们,你们没有由于中国教会和地方教会的特殊困难作为推脱理由而拒绝基督的召唤;也没有因为今天社会和教会对司铎们的更高要求而前功尽弃;更没有因为个别人的临阵脱逃——脱离铎职或不好表样而气馁,甚至放弃你们的圣召追求
有些已经壮大了的教会,遇到困难地方教会(如西部贫困教会)的求援,不仅拒绝帮助,而且给教友们讲,不许帮助外地教会,甚至将此事写入他们教区的议事日程,明文规定“资金不许外流”。
读完这篇文章,我忽然联想到马骏声神父在他所著的《神修学》中所提到的神修中立,而神修中立的核心就是内在的自由——不折不扣地全随天主的圣意:不拒不求,不惧怕,不拒绝,不期盼,不希望,
欺诈绝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施予的理由,行善必将成为我们幸福人生的助力。多一份爱心就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灵,多一份爱心就可以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多一份爱心就可以让整个世界充满阳光。
我以为母亲会拒绝,没想到母亲说:你们都回去吧,今晚就让主教陪吧!母亲:你修道走了以后,班主任老师上门找了两回,说你们把一个尖子生送去修道,实在太可惜了。主教:是吗?他们不懂。
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有时放手也很重要,即放弃或是拒绝一些特定的事情和任务。这些放弃,以世俗的眼光来看,甚至代表着失败。
一些已经结业了的老学员,还是愿意踊跃参加培训学习,生怕落下每一期的课程,他们学习的热忱势不可挡,修院总是难以拒绝。五届一期培训班合影留念
教会历史上每一次教义上的发展都会引起共识或有建设性的批评,但也遇到阻力和拒绝。
耶稣的话洗掉了他们拒绝自己的倾向;他们的罪恶感释放了,觉得自己的罪得到洗净。对门徒们而言,耶稣就像一场沐浴一样,因着耶稣的话和启示,他们得以洁净。现在,为了完成洗净的过程,就只差洗脚了。
她有一位朋友,她们相识已经好多年了,她曾经用不同的方法,努力帮助她接受福音,认识主耶稣,但是直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过去了,她的朋友还是拒绝接受福音,所以,她说有很大的失败感,叹息传福音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