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克胜冷漠,关怀近人


2017-01-29 11:13:00 作者:孟宁友主教 来源:《信德报》2017年1月29日,5期(总第709期)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愿慈悲的主耶稣基督与你们同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世界的华人都会在这一天团聚于家中,共同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神父。1645年12月,他将自己精心编纂的总计100卷的《西洋新法历书》进呈清朝,刊刻印行,通行全国。这套书从此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直至今天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
    新的一年,我们应该有新的面貌。“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格后5:17)我们该以一个怎样的态度来迎接新的生活呢?教宗方济各在2017年元旦发表的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提到,“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这个新的机构就要开始运作。这个部门会帮助教会以更有效的方法促进“正义、和平、关怀万物等可贵的善”,同时关心“移民、贫困者、生病的人,以及被排挤、被边缘化的人、遭监禁和失业者,还有军事冲突、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以及各种形式的奴役和施虐”。在此,我呼吁所有主内外的兄弟姐妹们都能够响应教宗的号召,从“关怀近人,克胜冷漠”开始做起,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善意的生活环境,让所有善心的人都能在世享平安。

克胜冷漠,关心对待家人
    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层的组织,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可悲的是,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日渐贪婪的个人欲望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合乎人性的家庭生活。很多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在功利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父母的孝情、对配偶的爱情、对孩子的亲情;在金钱权力的满足中,忘记了对家庭的责任、对家事的担当、对婚姻的承诺。现代社会呈现出一些怪相正在证明着家庭生活中冷漠化的倾向。过年过节很多家庭在团聚一堂时,家人们不是相互问候表示祝福,而是各自抱着手机看视频聊微信;团圆饭不是全家人共同协作各显身手,而是饭店订几桌,甚至是打个电话叫一堆外卖。2016年4月,教宗方济各颁布了《爱的喜乐》宗座劝谕(注:“信德”出版),该劝谕结集了2014年和2015年两次以“家庭”为主要议题的世界主教会议的成果。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仔细阅读,真正从教宗的劝谕中获得益处。

克胜冷漠,真心对待友人
    “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玛7:12)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每个人也都渴望收获真正的友谊。随着现实生活中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交友方式随之也越来越多。过去人们大都只能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或是采取书信往来的方式交友,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是在通过网络交友。从表面上看,随着手机、QQ、微博、微信等社交方式的普及,我们的交友范围越来越广,朋友似乎越来越多,但朋友这个概念也渐渐变成了各类电子通讯录里的一个个符号。很多时候,朋友间的交往不再是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情感沟通,而成为了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发个表情图片或者干脆只点个赞,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人生难得知己。朋友之间本来就应以真诚的感情来维系,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让这份真诚被机器或软件添加上一道冷漠的防火墙。让我们多一些直面的沟通与交流,这个世界上最感动人心的,还是我们充满真挚之情的话语。

克胜冷漠,爱心对待世人

    每个人都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我们不可能孤立生存于世间。我们都渴望在人生历程中不断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都需要在各种困境中得到别人的援手,所以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帮扶世间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宗20:35)诚然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欺诈事件,不少犯罪分子利用大家的爱心去骗取钱财,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很多信任。但是,你会不会因为被骗一次就不再进行社会捐助?你会不会为被骗一次就不再对弱势群体施以援手?我们应该对爱一直抱有信心,“也应该彼此关怀,激发爱德,勉励行善。”(希10:24)也许在行善的路上,我们会受到很多欺骗,但只要有人能够在我们的行善中获得了救助,我们就会满心喜悦地继续做下去。欺诈绝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施予的理由,行善必将成为我们幸福人生的助力。多一份爱心就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灵,多一份爱心就可以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多一份爱心就可以让整个世界充满阳光。
    克胜冷漠,让我们共同从关怀近人做起。因为,“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永存不朽。”(格前13:4-7)
    再次祝大家新春快乐,主爱永存!

本文标题:克胜冷漠,关怀近人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