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一(我要在耶路撒冷广赐和平,有如河流一样。)依撒意亚先知书 66:10-14凡爱慕耶路撒冷的,你们都应同她一起快乐,因她而欢喜!凡为她而忧伤的,你们都要同她尽情欢乐!
当他们向安提约基亚的兄弟们告知耶路撒冷大公会议做出的指示时写到,“圣神和我们决定”。他们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认识到,是上主每天让“得救的人”加入到团体里,而不是靠人的说服努力。现在和那时一样吗?
「耶稣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耶里哥去,遇到了强盗……』」历史背景:耶路撒冷到耶里哥之路长约27公里,是荒凉而危险的山路,常有盗贼出没。这个设定对听众而言非常真实。
每次从耶路撒冷回来,我都有新的认识。这两个民族都是闪米特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苦难和挫折的历史让他们伤痕累累。这场中东悲剧完全是心灵的问题。彼此暴力相向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圣经上提到,这天,耶稣骑着驴子,光荣穿越挥舞着棕榈和橄榄枝迎接他的群众队伍,进入耶路撒冷东城。然后在一星期内:被出卖、亲自建立圣体圣事、召唤司铎为此圣事服务、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和三天后复活。
位于耶路撒冷东郊橄榄山脚,此处遍布橄榄树林,至今仍存有千年橄榄树。福音书记载耶稣“同门徒曾屡次在那里聚集”(若18:2),暗示此地是祂祈祷的隐秘据点。
重建圣殿工作使他夜不能寐,食不能安,我就为他讲了达味圣王一心兴建耶路撒冷圣殿的故事,他听后才有所释怀。
图为2013年5月6日,耶路撒冷哭墙前,方济各与犹太经师什科尔卡和伊斯兰教长阿布德相拥。他改善了前任教廷令人生畏的形象,并展示出教宗也完全可以拥有现代观点。
到了时候,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然而时候要到,且现在就是,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将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若4:21-24)有些人没有祈祷的习惯是因为不会祈祷
又如当耶稣进耶路撒冷的时候,许多人是见过他显圣迹异能的,所以有欢呼拥戴高喊贺三纳的热情洋溢的场面出现,可是不久,这些人却又变成反对者,高喊钉死他。所以由视觉感官而来的信仰也不能证明是持久的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