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一句,停下来,依内容思考、反省、发善情,与天主交谈。如此一句一句地下去,不必一定要念完所选用的经文。
在这个过程中,缺少思考和正确信仰的人,常常会成为“受害者中的‘害人者’”。这种趋于“选择暴力的倾向”,在夫妻之间、家庭之中、团体之内和社会上,常常出现。我们都被教育要做“强者”,甚至不择手段。
“上主,你鉴察了我,也认清了我:我或坐或立,你全然认清了我,你由远处已明彻我的思考。我或行走或躺卧,你已先知。我的一切行动,你完全熟悉。的确,我的舌头尚未发言,上主,看,你已经知悉周全。”
这能让我们除了思考个人的生活,也反思我们如何作为上主的教会。
当人们以爱德之心对待他人时,会逐渐放下偏见、嫉妒与仇恨等负面情绪,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与宽恕,从而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他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决定听从那位梦中老人的话,再次回到马融那里继续学习。之后果真学业大成,居然成了一代宗师,为后人所景仰。剖心凿孔的刺激,也许对人的灵机的启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尽管是在梦境里。
不过,其中一个问题却引起我的思考,那就是:佛经中屡屡提到的天主是否就是基督徒信仰的那位至高者?天主教所信奉的天主与佛教所说的天主到底有何区别?
当然鉴于该名称带来的敏感问题,据现任项目主任田明德神父介绍,其团队也有思考一个更适合中美文化的名称。这是本文以外的题外话。
按照StanlyGrenz和RogerOlson所着《WhoNeedsTheology》,神学就是教我们如何正确地思考。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这种分辨也有助于思考从事实到所用词汇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