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专访国家宗教事务局前局长叶小文
2010-06-15

叶小文:中国的共产党人,对宗教整体上是宽容的,包括延安时代,到上世纪50年代也是很小心的,因为毛主席是懂宗教的。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说,菩萨在农民心里,要等农民自己去搬走,我们不能越俎代庖。

法典中的教区及堂区结构
2019-05-21

到第三世纪中叶,特别是在东方,几乎每一个重要的信友团体都有了其主教。比如在公元256年的卡塔基会议(CouncilofCarthage)就有87位非洲的主教参加,著名的西比廉(Cyprian)为主席。

特稿:鱼和熊掌间的取舍——超越的爱(玛10:37-42)
2020-06-27

耶稣放下自己的唯一的亲人——母亲,全身心地去宣讲天国;门徒们抛弃一切跟随了耶稣;多少个世纪以来,一批批的传教士,背井离乡,历尽艰辛,抛头洒血,他们放下亲人、淡泊名利,只为一句:“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一位百岁牧者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上)
2021-10-17

这是一位怎样普通而又伟大的世纪老人?相信各界读者朋会随着回忆文章的不断推出,一位大智若愚的前辈形象会清晰地进入人们的脑海,历史也会有公允的结论。一、令人称奇的善终从传统文化来讲,百岁老人去世属于喜丧。

不同时代的三位德兰圣女
2008-03-05

像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在上世纪是著名的穷国,但穷国中的富人却富可敌国,穷富之间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们开始不相信德兰的工作对社会有什么益处,其后竟改变了观念,认可她对社会的贡献。

隐秘的梦影神踪 之十六:梦与疾病(1)
2024-04-23

希翁是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在公元前第四世纪左右,由他撰写的,也是西方第一部医学梦书《梦论》里,他指出:“有些梦确是神灵促成”,“但是其余的是由人体直接产生的”。梦不是全部属于神授的。

为爱中国而成为中国人
2015-06-30

雷鸣远神父对中国圣人的敬礼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已经开始了。在礼仪方面,雷鸣远神父推崇中国教会礼仪的本地化,也注重用本地语言来举行礼仪。当时举行弥撒圣祭用的是拉丁语,神职人员念的日课也是拉丁语。

信德年,一个良机
2012-10-15

……大公会议是廿世纪中赐给教会的一大恩宠:我们找到了一个稳当的指南针,在刚开始的这个世纪中指导我们的方向。

回顾与展望
2005-06-17

教会在最初几个世纪里,历经坎坷,终于在尼西亚公会议(325年)上肯定了耶稣是真天主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加采东功会议(451年)接下去宣言耶稣的两性结合在一个位格内,并说明这位格是天主圣子的位格。

从《宗徒大事录》中探寻教会的复兴之路
2015-11-02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三十多年了,应该是中国教会历史上外部环境较好的时期,中国教会本应该有一个大的复兴,可事实上,教会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却固步自封,发展缓慢,好像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