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来,祈祷并非繁复的仪式或机械的经文诵读,而是“朋友之间亲密的分享;这意味着经常花时间与我们知道爱我们的那一位独处。”这句话彻底改变了西方灵修的图景。她将祈祷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种爱的关系。
每天晚上拿出3-5分钟和自己独处醒悟。在每天的生活反省中,你们不仅一直醒悟到陪伴着你们的主耶稣基督,而且调整生命的方向,保持活力,继续前行。三、感恩进入社会生活后,你们将开始意识到,生活是不容易的。
修道生活虽然强调独处和静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隔绝一切人际关系。相反,在团体中建立以基督为中心的友谊,是灵修成长的重要助力。亚里士多德将友谊分为三种:基于快乐、基于利益和基于德性。
特别在夜间,一个人在东部游走的时候,不知道多少次独自面对晴朗的天空,有时候有月亮,有时候没有月亮,在一片夜色里独处。
隐修会的创始人圣安当曾整理出隐修生活的四个基本要素:独处、静默、简朴,以及祈祷和行动的操练。隐修生活就是安排一个环境,来协助这些有助心灵健康的必要元素运作。
为达致一个和谐的团体生活,玛窦福音提出了一些实际的指引: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独处的时候,规劝他……他如果不听,你就另带上一个或两个人,为叫任何事情,凭两个或三个见证人的口供
3.我每天练气功,又是一次和耶稣静静独处的好时光。我很珍惜这段时光,我把气功作为一台气功祈祷献给主,每次气功前,我都呼求耶稣:耶稣,请你赏赐我这台气功,请你用气功滋养我的身体,请你和我一道做这台气功。
他们过着更宁静、更简朴、更符合圣本笃会规精神的生活,远离人世,宁静独处,生活于简朴、克己、劳作、祈祷和阅读中,并极注重团居生活中的弟兄友爱。
(翁志琦《连夜梦归故乡醒后偶成》)英国的哲学家塞·约翰逊说:“独处时我们各做各的梦;相聚时,我们同游梦境。”(《懒汉》)约翰逊说的是一般情况,其实并不是完全如此。
谁愿意在信仰和灵修生活上前进,就必须先摆脱世界上的许多杂念;且应该远离世俗的混乱及喧闹,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空间。因为只有在静默中,人们才会找到天主(圣女大德兰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