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当代教友使命
2004-11-04

二、明末清初16世纪,中国教会虽然曾经兴旺一时,但稍后因“礼仪之争”,即因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的敬孔祭祖,教会在东西方争论不休,因而国内教难迭起,使中国教会大伤元气。

跨入世纪门槛的中国教会 —— 中国教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9-05-21

后来因着在教会内部发生的礼仪之争,从1582年的第一位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MichaelRuggieri1547-1607)到1810年最后一位在北京逝世的耶稣会士,400位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所展开的传教事业惨告失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抗敌思想研究
2014-11-05

抗战期间,中国佛教徒仍有教派之争,新旧之辨,这使它在整体上比较涣散,没有组织,力量不能集中(注:苇舫:《今后的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海潮音》第27卷第3期,1946年3月1日。)。

法兰西映像
2011-11-07

简单读了一下目录,让我大吃一惊,里面大量的篇幅涉及在中国的传教方法、礼仪之争等大事。不少题目是关于中国历史及文化方面的内容。

刘国鹏:天主教与国家整合
2012-05-29

教宗庇护十一世的八一通电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权威的保证,在通电中,教宗明确提出:为达此和平目的,教宗所切望者,乃世界人口最众之中华国民,其正当之盼望与合法之权利皆获完全认可[29]根据自己单方面的理解,刚恒毅认为不仅在礼仪之争禁令尚未解除之时可以向孙中山的遗像敬礼

礼仪本地化---浅谈教会礼仪本地化必要性和方法
2015-05-19

长达数世纪的中国礼仪之争(1630-1939)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与Mitrophan商榷一个神学问题
2004-06-03

通观Mitrophan的回复,有两点感想,第一、Mitrophan还是想先谈异;第二、所谈内容还是千年之争。先说第一点。

山西开教宗徒高一志神父事略
2005-06-06

⑺《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张国刚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⑻《中国天主教文选》,张泽编著,河北信德室出版,2003年11月。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修养与人生
2020-12-10

但到了在清朝,走近中国人心灵的这种虚己的模式越来越不被关注,在“礼仪之争”中主要因素是“尊孔祭祖”,但谈判的过程也不容忽视。

隐秘的梦影神踪 之二:梦与灵魂
2022-11-28

(二)灵魂的生灭之争日本哲人三宅尚斋(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儒学家,编者按),对灵魂与梦的关系说得更神奇也更符合梦境的真实。他说:灵魂乃天地精神之根,“主其形而不尽于其形,忽往百里外,顿至于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