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并非此世之境况,痛苦才是。所以通过痛苦我们才能达致高度与清醒。而轻浮的喜乐容易助长盲目与不自知。保禄之言时时喜乐乃彼岸之境。人心除非浸于彼岸,非能得到至真之喜乐。(连载一)
他说法语,内心有“都德式”亡国之痛,饶家驹的恻隐得到濒临亡国的华人之心。饶家驹是法国耶稣会士,1913年来上海,在虹口天主教圣心堂和租界商团的侨民当中传教。
中国古代的成功学讲究“身心双修”,内涵比之如今的成功学,要博大精深得多,是一种生命科学。 所谓“身心”,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
在中国,利玛窦虽然穿儒服,并且留须蓄发,见士子施秀才之礼,人称“西儒”。但他心里一直装着圣母玛利亚。其寓所的厅堂,设置了祭台供龛,墙上挂有惟妙惟肖的圣母玛利亚画像。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忿恨、担惊受怕。
放心,即因为有我在,因为不再是你独自在不安的生命之水中。那么当我们处于开阔的海中,遭受逆风时做什么呢?当人只看到黑暗,我们感到丧亡时,在犹如那开阔的海般的害怕中做什么呢?
信徒透过圣洗而重生;借着坚振而坚强,并在感恩(圣体)圣事中领受永生之粮。如此,借着基督徒入门圣事,他们常能更丰盛地接受天主的生命,并且迈向爱德的成全。”
著名学者,国资委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一文的作者),在“发现信仰中国”一文中说:近期读了让我耳目一新的一本好书《先贤之信》。
他认为,世界之美,正在于其丰富多彩。一个心胸狭窄的灵魂,总是把不同视为对立,将差异变成仇敌;而对于一个襟怀博大的精神来说,不同意味着多姿多彩,差异包含着统一与和谐。
韩主教在讲道中勉励大家:“首先感恩天主,珍惜这来之不易、雄伟壮观的天主圣殿,这是万民祈祷之所、恩宠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