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几年去的是离罗马不远的山区或海边,我们长途步行或用好几个小时滑雪。随着教宗年岁增长,步行的路程逐渐缩短,远足以乘车走一段路程作为开端,行程结束时,找一块地方坐下休息很长时间。
今天中国虽然算得上是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但因为百多年来的动荡不安,以至至今制度仍不算健全,人文精神的底子薄;在繁荣的背后,社会上仍有许多有特别需要的同胞极需关怀与帮助,如:民工、民工子女的教育、艾滋病患、留守儿童、山区教育
一个从小生长在大都市,曾留学国外,不到30岁的年轻神父竟然走进了偏远贫困的山区,家家户户,村村落落都留下了他的牧灵足迹,用自己的青春描绘着修道蓝图,实践着主交托给的使命。
王荩主教说:“我们这个教区大部分地区处在山区,相对来说比较贫困,但我们愿尽我们的所能,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可帮助南方遭受雪灾的人民却是义不容辞。我们还打算在四旬期里在全教区开展这样的捐献活动。”
山东平阴尖山四、山西太原阪泉山五、陕西眉县十字山六、重庆慈母山七、内蒙古集宁磨子山八、湖北谷城十字山九、江苏南通狼山十、四川南充西山一、上海西佘山——朝觐圣母堂一、上海西佘山位于上海松江区北部的西佘山是一座天主教名山
将临期有很长的历史,有文献资料显示,从第四世纪末开始,在高卢地区(法国和意大利北部一带)在主显节前有三个星期的准备期。这可能是受东方教会的影响,这个时期主要意义是在于准备望教友在此节日领洗。
随着疫情升级,意大利的防控措施开始加码,现在,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和威尼托大区十几个城镇已经开始“封镇”。约50000名居民被要求待在家中自我隔离。所有人除非有特殊允许,不得进出疫区。
记得1993年11月,刚到美国北部学习英语,气候开始变冷,神父亲自领我到大超市为我买手套、外套、袜子等过冬的衣物,亲自陪伴我们适应美国的生活,像父亲一样鼓励我们克服一切困难。
在这期间,我一方面专注学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周末和假期到美国芝加哥教区北部的圣雅各伯教堂服务。那时虽然我的英文不好,但教友们对我很照顾。他们对我的接纳和肯定使我体验到天主教四海一家的真正涵义。
马文杰神父四、吃苦耐劳搞福传2001年,作为修生的马文杰神学毕业,之后在修女院教授圣经课,闲暇时经常跟着田永富老神父下会,在神父负责的堂口中有一些是非常贫困偏远的山区,但老神父不顾路途的遥远,奔波的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