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些争议都是每一个人生活态度的写照,完全凭借自己的人生观来判断耶稣的生活。耶稣没有因为人们的争议而迎合他们,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他在真理的道路上行走,没有人能阻挡他的脚步。
司祭使命的核心是祈祷祭献,人和造物主天主的关系;先知使命是将天主带给人,将人带给天主,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君王使命是人的责任,包括基本责任和外延责任。
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人后天因原罪而来的自私、贪欲、邪念等本性。这些都是导致人犯罪的根源所在。
耶稣为了将人救出这种奴役,使一些人不再过分焦虑当前的需要,于是耶稣向当时听道理的人三次说到了,“不要忧虑”,也正是在这一段话语里说到了“麻雀与百合花”。
这个比喻虽然有点长,但感人心肺、使人有许多反省的机会,又与公审判的比喻、以及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同时并列为三大‘怜悯及慈悲’的象征,表示天父是如何同情人间的那些可怜人。
在小片地之间有方便人入田干活的田埂,经过无数次的踩踏,田埂就变成像路那么坚硬。那时候没有今天的播种机,都要靠人一把一把地撒种。
耶稣说:我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另外,天主的事业,不是靠人的修养完成的,而是靠人信德的合作。
其实人的一切问题,并不是只靠研究物质的科学能解决的。
(二)人有“灵魂”和“灵性良心” 杨绛奶奶在“有关人的问题”里写道:“可以肯定说: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