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时任甘肃首牧的传教士韩默理(HamerFerdinand)积极向罗马教廷传信部请求解决鸦片这一敏感问题的方法。
目前负责照顾老主教生活起居的韩修士安静而内敛,但说起老主教却情不自禁地话多起来。前段时间,一位神父回主教府办事,住在老主教楼上。
(玛5:3),乃是耶稣在山中圣训讲真福八端时所说的第一端真福,所以我们都该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神贫者。
有篇名为《吃相其实很重要》的文章,提到豫园主人潘允端的亲家徐光启是个有清名的官员、科学家、天主教徒,又是将甘薯引进中国的有功之臣,他家的伙食标准如何呢?我找了一些书看,都不见有记载。
吃喝拉撒睡,不肯辩净脏;苦累默承受,端屎属平常。早起又晚歇,期望儿健康。甘愿穿旧衣,为孩添新装。子幼送学堂,牵手叮语详。一步要回首,接送冒风霜。三餐递到手,家务未能忘。流血又流泪,低头不张扬。
那天念的是欢喜奥迹,我跪着,念到欢喜三端,耶稣降生时,我脑中突然有了这样的意象:我忽然看见一个人的背影,焦急、满头大汗、东奔西跑地敲门,拜托别人收留他们。
除了继续实践《上主的话》劝谕的指引,研讨会以授予印有「真福八端」圣经章节的十字架型磁性书签,举行简单派遣礼为总结,象征与会者共同承诺「活出教宗方济各展示散播福音喜乐的愿景」,并信赖福传之后玛利亚的庇荫。
白天,在家务之余,她就念玫瑰经,有时还加念“光明五端”。晚上,当人们都在消闲活动时,她又独自一人跪在圣家像前,作她的晚祷。今天,我再也看不到她跪着祈祷的身影了,那只空着的跪凳使我感到悠悠的失落感。
使其完善系统地言出天主派遣独生子降生、受死、复活全过程的经文,是教友们最喜欢的玫瑰经(教宗在原来三分的基础上又增加“光明五端”,使经文更加完美)。
凡是走到门口的穷人,他就为他们端饭递水。有时为了照顾路口穷人,他不怕周围人的轻视与嘲笑,为他们送吃的东西。他常说:“为穷人做,就是为耶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