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切之上,耶稣把慈悲看成生活的理想,及测试我们信仰真伪的准则。
对一般舆论性的问题,各人本着自由与负责的态度行事,在自己的决断上不牵涉教会,也非唯我信仰独尊,尊重他人的自由与见解。
当我在愤怒和仇恨里行事时,偶尔达成的诗行会像一条沉重的鞭子反过来抽打在脸上,诗会变得难以继续,而人会陷入与现实等同的无望,不会释然,不会如同夸西莫多(天主教诗人)所说的那样,是‘一根柔韧于宇宙的纤维
耶稣基督的行事,则记载于新约圣经的四部福音里。他最初仅在犹太人中宣讲天国福音,教导世人敬天爱人,走真理的道路而进入永生。
无论哪种做法,都要看犹太历法行事,以至于有记载说,早期的教会要遣人去问犹太长老逾越节日期,才能确定基督教的复活节日期。
因此,保禄说:“我告诉你们:你们若随圣神的引导行事,就决不会去满足本性的私欲,因为本性的私欲相反圣神的引导,圣神的引导相反本性的私欲:二者互相敌对,致使你们不能行你们所愿意的事”(迦5:16-17)。
因为天主的话不能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一旦遇到困难,就只会按照本性行事,而将天主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信仰为他们只是生活上的装饰品,天主在他们生命中的地位很低,一有困难便最先放弃。
他正直的人品,在伦理道德上,就是一位无名基督徒,因为他总是依据自已正直的良心,行事为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一位正人君子。其实,在伦理上,他早就是一位皈依者。
我们应当时常活在“临在的意识”(CoramDeo)中,行事为人对得起天主的正义与慈悲。
将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新教教会主流宗派从外交关系层面视为民族主权国家的君权附属团体;另一方面,从信仰的基本教理和教义层面,针对前圣奥古斯丁修会修士马丁路德的神学立场做出源自教会正统信仰传承的回应,以建立世俗秩序之外的真理衡定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