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的礼仪改革使中国教会自九十年代后开始以本地语言举行圣事礼仪。礼仪本地化的原初用意无非是打开和激发参与者的宗教情怀,使他们更好地与天主交流。但熟悉也会带来平淡感,平淡感则可能使礼仪失掉其应有的庄重。
无论是他力宗教或自力宗教,在经典中都有着「神话」的内容,而且内容常是从历史的演变中形成的,其后,便有不同的发挥和在不同时代上扩展出符合不同的时代讯息,更有在不同文化与地域下所建立的本地(本位)化的思想发展
刚才罗神父提到了特利腾大公会议的礼仪特色,还有各种使用本地语言的问题。基本上觉得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你也可以用拉丁文做梵二弥撒,也可以用中文做特利腾弥撒,基本上我们可以把它本地化,也可以做不同尝试的。
依据香港姚崇杰神父的观点:首先,司铎不是他自己主教的神职,或者为他自己的主教;而是教会的;他同时生活在与普世教会与本地教会的共融中。其次,在地方教会中,司铎与其主教有特殊的关系。
按本地教长的决定,任何经常接待朝圣者的朝圣地圣堂也可开启圣门(慈悲之门),因为前往这些「圣地」常是充满恩宠的时刻,因为人们往往在朝圣过程中,找到皈依的途径。
按本地教长的决定,任何经常接待朝圣者的朝圣地圣堂也可开启类似的圣门,因为前往这些朝圣地,常是充满恩宠的时刻,而人们往往在朝圣过程中,找到悔改的途径。
在外生活或作生意的人经常将外面的见闻,及对于自身信仰的理解带回本地,丰富当地基督宗教信仰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了信徒们所谓的属灵内容。另外,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也带来了基督徒文化层次的改变。
英贺福主教关于齐齐哈尔教区的公益事业给瑞士白冷外方传教总会的工作报告做了全面阐述:瑞士传教士在黑龙江(北满洲)从事的社会及慈善工作1.传教人员:20位传教士(神父),12位修女,1位员工—本地辅助人员
他依然只会将全部精神放在可见的,其实是可能根本地就是虚幻的或者不完整的事物上去。其次,信仰是一种回视:只有那回向转身的人才能接受信仰;人生是一个不断地转身的过程,于是,我信才真实呈现出意义来。
教区内的司铎与本教区主教所举行的共祭,应受到特别重视;尤其在礼仪年的大庆节,于“集合地点”举行的弥撒(Missastationalis)、祝圣教区新主教,或其助理,或辅理主教的弥撒、“祝圣圣油”弥撒、圣周四晚间“主的晚餐”弥撒、本地开教圣人或教区主保圣人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