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到那些男女度献身生活者,他们在祈祷、静默和使徒工作中,向上主献上自己的人生,有时候置身于社会边缘,不遗余力地服务他们所遇见的人,藉此活出并有创意地传扬他们的神恩。
为了能真实地了解现实,我们需要从平静的中心点移动到周边地带。处在周边,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理解和正确地分析现实,避免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因此:处在一个范围的中心,这不是好的策略。
尽管基督教比六十年前有很大发展,在政治-法律上得到了承认,但在文化上仍然倍受怀疑、排斥;在社会公共领域里基本没有地位,基督教仍处在中国社会的边缘。(未完待续)
事实上,很多基督徒毕生致力于以爱德来照顾那些孤独的人和被排斥的边缘人物。他们做得对,因着信德,在那些接受他们爱德的人身上,我们会发现主的面容。
中国社会的世俗化不但阻滞教会年轻人愿意度独身奉献生活的意向,而且也腐化现今已经度独身奉献生活者的意志,诱惑他们游离于世俗和教会的边缘,[李文华:<试论当代世俗化对圣召危机的影响>,见:《信德学刊
“我们现在正处在新冠全球大流行的边缘。”最近,美国顶级传染病医生AnthonyFauci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第六章谈论“对话与社会友情”,而且提出生命如同“相遇的艺术”这一概念,即与众人相遇,也包括与世界的边缘地区和与原住民的相遇,因为“从每个人身上都能学到一些东西,没有一个人是无用的”(215号)。
如果我们实践“爱的警告”,就是和主耶稣一起去爱人,就如祂常常警告处于罪恶死亡中的人们,特别是祂的门徒犹大斯;如果我们面对处于罪恶边缘,或者罪恶之中的人们,哑口不言,甚至美言粉饰,就会被主耶稣“追逃血债”
2.圣体生活中的共融实践教宗本笃十六在《爱德的圣事》劝谕中强调:“圣体要求我们走出自我,服务边缘群体。”信徒领受圣体后,当如耶稣在园中拥抱门徒的软弱,以具体行动关怀贫困、破碎者。
例如在关于祭奠形式的调查中,供奉水果食物处在一个比较模糊的地带,问卷下的留言也体现出,有的教友认为这是迷信活动,有的教友则视之为符合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