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牧人牧放羊群,又像严父教导子女,只要背命犯罪,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人对天主的崇拜多半是出于惧怕天主的惩罚,坐在巴比伦河畔,才想起自己罪孽的深重,才意识到天主威严和神圣性的不可侵犯,才胆战心惊痛哭哀号
答:他们非常恐惧,向上主哀号,并埋怨梅瑟,说宁愿留在埃及为奴,也不要死在旷野(出14:10-12)。4.问:梅瑟如何安慰以色列人?答:梅瑟鼓励他们:“不要害怕,站着别动,观看上主给你们施的救恩。”
答:天主听到了以色列人的哀号,并想起祂与先祖所立的盟约,要把客纳罕地赐给他们。问4:天主对以色列子民许下了哪些应许?
(训3:16)又说,在将来的新天新地里,“他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
有关预像方面,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以民过红海这件事:“上主向梅瑟说:‘你为什么向我哀号,吩咐以色列子民起营前行。
假如有一个人不去招呼(传播福音)后面的人,任他哀号而干渴死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那境况是何等的悲惨?那个人是何等的可恶!有一天天主问我们:“你的兄弟在哪里?”我怎样回答?
教宗鼓励众人把握机会,聆听最弱小者、流离失所者和病入膏肓的地球的哀号。「在聆听中,我们有机会与近人、与许多被丢弃者、与自己,以及与天主修和」。「分享方能成长」是初期教会团体的要点(参阅:宗四32)。
祈祷也是向天主发出我们痛苦的哀号。「在特定时候,这是天主最为接纳的一种祈祷,因为它源自于一颗受伤的心,而上主始终聆听祂子民的呐喊,擦干子民的眼泪」。
教宗说:“我们的心灵感到世界各地所有因战争及其后果而哀号、受苦、甚至死亡的人都在这里。我们的心思特别想到圣方济各非常钟爱的圣地,想到伊拉克,想到黎巴嫩,想到整个中东地区。
法官把别人对他的请求看作麻烦,天主却不如此,天主愿意我们向祂请求,祂这样做不是因为祂有什么需要或祂喜欢听人的「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