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让祈祷的手高举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丙年)


2007-10-23 10:35:48 来源:教友生活周刊

 

    读经一:出十七8-13    读经二:弟后三14-四2    福音:路十八1-8)
   

    在今天的第一读经里,我们看到以色列人与阿玛肋克人作战时,梅瑟拿着天主的棍杖的手高举时,若苏厄带领的以色列人就打胜仗。如果我们以为「举手之劳」是很容易的,该试一试把自己的手举起来,看可举多久。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臂膀酸痛。梅瑟也一样。但梅瑟的手不能放下来,故亚郎和胡尔一人一边托着他的手,梅瑟的手就高举不动,直到日落,于是若苏厄就打了胜杖。
    这个非常形象的故事说明了祈祷的重要。祈祷是我们一切行动有成效的保证。若苏厄在前线打仗,梅瑟在「后方」为他们祈祷。但这故事不是说实际行动的若苏厄自己不用祈祷,只靠别人的祈祷。可以想象若苏厄临阵前一定也虔诚祈祷的。故事只是强调了「以色列人」要行动有成效,一定得靠祈祷给的源源力量。(若苏厄和梅瑟是不分彼此,命运与共的「以色列人」此共同体。)
教会也有为了整个教会,整个世界的福祉专务祈祷的隐修院的修士修女们。他们为教会和世界祈得多少十分宝贵的恩佑,只有天主才知道!天主降福他们!
    这故事是梅瑟获得亚郎和胡尔的支持,才能坚持祈祷下去的例子;也说明了我们的祈祷需有别人的帮助才能持久。这彰显了团体祈祷的重要。我们不能借口在自己的斗室单独恭敬天主而拒绝参与堂区的弥撒。个人的祈祷很重要,但团体的祈祷有它的重要作用。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虔诚祈祷时,自己会更热心的祈祷。
    今天的福音里,主耶稣的比喻也鼓励我们经常祈祷。当然,比喻是有限的,因天主和那法官绝不能同日而喻。法官把别人对他的请求看作麻烦,天主却不如此,天主愿意我们向祂请求,祂这样做不是因为祂有什么需要或祂喜欢听人的「哀号」。只是祂知道,如果我们自己不想要或不急切想要,祂给我们很多很多也是没有用的,我们不会珍惜祂的礼物。有个饥渴的人才会有满足感。没有食欲,即使山珍海味也没有味道。
    今天主耶稣讲的最后一句话有点奇怪,好像与上文没有关系:「但人子来临的时候,能在世上找到这种信德吗?」什么样的信德?就是相信天主一定会俯听我们的祈祷,一定会尽快来援助我们的信德。祈祷的人首先是「相信」的人。孩子会请求父母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能力」和「爱」有信心:爸爸妈妈是有能力的,一定能解决我的困难;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一定会关心我的问题。所以父母是很喜欢听到孩子的请求的。我们对天主的祈祷也证明了我们对天主的「慈爱」和「大能」的信心,天主也很喜欢听到我们虔诚的请求的,问题是:我们对天主有信心吗?天主会找到这种信德吗?
    今天的第二读经里,圣保禄也勉励弟茂德要「坚持你所学和所信的」。我们的信仰是从别人处学到的,是别人传给我们的,不是自己的创造杰作。这「别人」,可能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父母、神父、修女、朋友……这一代又一代的爷爷奶奶……的教导组成了教会的「传承」。「爷爷奶奶」可能不识字,但他们「从小便明白圣经」,他们是从主耶稣建立的教会和教会训导当局处学到的。他们虽然不会看圣经,但认识了圣经,并正确理解了圣经。他们比把圣经背的滚瓜烂熟但没有正确理解圣经的人更加「认识圣经」。圣热罗尼莫的名言「不认识圣经,就不认识基督」。但认识圣经不一定要自己看或背圣经。要不然,文盲或印刷术发明之前的人都无法认识圣经,无法得到基督的救恩了!不会的,不论智愚,都可以从教会的教导那里认识圣经,认识基督。(发明现代印刷术的是德国的天主教徒Gutenberg在马丁路德之前的一四五七年,印的第一本书就是圣经。因着这印刷术,圣经才慢慢得以流行,到十六世纪初马丁路德说的个人阅读圣经才有可能。所以,并不是教会向来禁止人们读圣经。)
    但如果不是文盲,手上又有圣经,我们是应该在整个教导的光照下常读圣经的。读、默想圣经是一个特佳的祈祷方式,因圣经是天主的话语。但私人解释圣经,一定要符合教会的教导(参伯后一20)。正确认识圣经之后,按着圣经的教导去做是我们有没有读好圣经的最高标准:「全部圣经是……为教训人、督察人、矫正人过错,教导人成圣……」(读经二)。所以,我们的爷爷奶奶们可能一个字也不会,但却是实践圣经教导的圣人。
    今天圣保禄要求弟茂德:「不论时机是否适合,却要宣讲真道」这给我们在教会里当牧者,老师或传道员的人很重要反省:我们有没有勇敢地宣讲主耶稣要我们宣讲的,教导人们遵守主耶稣所教导我们的(参玛廿八20)?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忍耐和爱,去「指正人、责备人、劝勉人」(读经二)?我们是不是「哑吧宣讲人」?我们会不会唯恐失去他人的欢心,而怕说出该说的话,躲在缄默背后,就像牧人当狼来时逃跑了一样?
 

本文标题:让祈祷的手高举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丙年)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