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天主教与近代黑龙江社会
2018-06-15

山东、河北一带由于受到外国西方殖民者入侵较早,传教士广布,信徒众多,因此,在这些移民中不乏信仰天主教信徒。

上海: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安息主怀
2013-04-27

他于1596年认识了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郭居静,开始知道天主教教义和西方科学。1600年,他在南京结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进一步了解了圣教教义。1603年,他在南京受洗入教。

北京的天主教建筑
2003-04-08

由于天主教源于西方,因此北京的教堂建筑形式皆与西方教堂相似,即以罗马式,哥特式为主。只是朝向按照中国"坐北朝南为尊"的习惯,大多数天主教堂都是正立面朝南(而外国则是坐西朝东的)。

圣女玛利亚•玛达肋纳
2016-07-26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方的神学已经试着给出不同的答案。从历史精确度的角度,这正好对回答第一个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神学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
2016-11-23

我相信,这项善德不仅对东方来说,对西方也是如此,是东方对西方的“热门出口产品”。因为“正念”同时具备宗教和文华兼容性。每个世界性的大宗教都能赞同“正念”这项重要的精神特质。

到南粤寻找利玛窦神父的足迹
2018-07-10

从此,仙花寺堂等建筑物成为了利玛窦展示西方科技产品,天文(星盘、三棱镜、天体仪、计时用的日晷)、地理(地图、地球仪)、数学(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机械、水利、城市建筑、人物肖像(圣母像)等美术画册、科技和宗教图书

《大公报》与天主教徒英敛之
2010-01-06

“敢言”精神开一代“舆论监督”之风1902年,35岁的英敛之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派,在《大公报》创刊词中,他把办报宗旨定位为采纳西方思想,启迪民智,开风气之先,目的是移风易俗,富国强民。

帕多瓦的讲道王子
2023-08-08

反观今天的教会,不管是西方的教会,还是中国的教会,教友越来越世俗化。西方许多教堂,主日参与弥撒的教友人数极少。更可悲的是,因为无人进堂,许多教堂被迫关闭,甚至转让给了其他宗教团体。

浅谈圣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跨文明对话中的精神互鉴与价值共鸣
2025-09-24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希伯来文明的《圣经》与中华文明的经典体系(如儒家“五经”、道家“道德经”等)如同两颗璀璨的恒星,分别照亮了西方与东方数千年的精神世界。

在美国教会服务的中国神父
2013-11-13

虽然基督论的书籍在西方神学院的图书馆里已多得供过于求,但其出版量却仍有增无减。既然基督论书籍已有那么多,其纵横研究的尺度已那么深和广,为何我还要出版此书呢?这本书有用吗?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