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粤寻找利玛窦神父的足迹
2018-07-10 13:55:22 作者:张光来 来源:《信德报》2018年6月4日,21期(总第771期)
5月2—5日,笔者随十多位神长教友及领导到广东参访考察,从粤东到粤东南,再到粤西,短短4天,先后走访了广州、深圳、汕头、江门、肇庆等市,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了汕头和江门两座古城深厚的文化韵味以及深圳经济特区的现代化气息。
江门市和台山市不但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而且还与两位传教士及中国教会的起源有关。在江门教区南端有两个小岛,一个是距陆地18.15公里的上川岛,另一个是毗邻的下川岛。上川岛因方济各·沙勿略神父于1552年12月3日客死该岛而名扬四海。
1622年3月12日,方济各·沙勿略被教宗封为圣人,成为普世传教主保。多年来,小小的上川岛因圣方济各·沙勿略而吸引了无数海内外人士前来朝圣、观光、旅游。
不久前,经国家文物局评审,“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已经入选我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因为目前当地文物部门正在为申遗而全面修缮方济各·沙勿略教堂和墓地等,暂停访客进入教堂举行弥撒及参观,同时也因这次行程太紧,使我们错过了登岛朝圣的机会。
虽然遗憾这次无法到上川岛朝圣,但庆幸的是有机会去江门教区北部的肇庆,到昔日利玛窦神父生活、祈祷、传教、工作之地瞻仰、缅怀、朝圣。位于粤西的肇庆是利玛窦神父进入中国大陆的第一站,可谓中国教会的重要历史发源地。
短短三四天,虽然一天一地,但还是非常高兴有机会深入四地教会,大致了解利玛窦为中西文化交流和为福音扎根中华大地及教会本地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深圳莲花山公园缅怀邓公
5月3日下午,我们冒雨到深圳福田区莲花山公园山顶的邓小平雕像前,缅怀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重读邓公在1984年1月26日的讲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充满了希望,也获得了丰收。
目前,深圳特区教会约有3至5万教友,13位神父在14所教堂或活动场所服务着来自中外各地的教友们。在宝安、安多尼、龙岗、南头、板田、石岩、黄麻布7地已有教会教产;龙华、公明、罗湖、盐田、蛇口、坪山、横岗临时租赁了活动场所。神父们每个主日在教堂或活动场所为教友们举行弥撒。
利玛窦主题展馆和崇禧塔因正在维修,无法入内参观,只能在仙花寺遗址前缅怀利公,并参观王泮生祠及遥望古塔。
崇禧塔是由时任知府王泮兴建于1582—1583年(明万历十至十三年)。在该塔即将建成期间,利玛窦神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肇庆,并结识了王泮。因着这位开明知府的拨地支持及其宽广胸怀,让利玛窦神父有机会于1583—1589年在崇禧塔旁边修建教堂——仙花寺,在此居住、生活、工作、交流、传教达6年之久。
今日社会需更多像王泮一样开明的基层领导者
1583年秋,利玛窦来到肇庆,请求知府王泮准许他留在肇庆。思想开明,胸怀宽广的王泮慨然将崇禧塔旁边的一块地拨给了利玛窦神父用于建堂、客房及居室。王泮为所建西式教堂和洋朋友利玛窦分别起了中西合璧的名字,并题字“仙花寺”和“西来净土”的匾额,以示祝贺。
从此,仙花寺堂等建筑物成为了利玛窦展示西方科技产品,天文(星盘、三棱镜、天体仪、计时用的日晷)、地理(地图、地球仪)、数学(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机械、水利、城市建筑、人物肖像(圣母像)等美术画册、科技和宗教图书、西洋物品的平台。
期间,王泮还派人与利玛窦一起合作在肇庆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机械钟,中国人首次学到西方机械钟的制作技术,利玛窦神父在肇庆仙花寺演绎出近代多个“中国第一”。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事实上,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今日,无论为中国还是为世界来说,为各国和各民族及不同信仰的人们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多么需要更多像王泮一样的开明、务实、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导者。
利玛窦仙花寺遗址碑
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可以说,最早推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及中国教会本地化的都是利玛窦神父。早在400多年前,进入肇庆后修建仙花寺,服务中国人,利玛窦就开始思考教会本地化,摸索教会适应社会的策略,并为此奠定了中国教会的发展基础。
目前整个肇庆地区约有两三千教友,肇庆城内500名。江门全教区的8位神父牧养着大约3万教友。8位司铎,只有两位来自江门本地,其他6位为兄弟教区支援江门的,其中,汕头3位、梅州1位、河北1位、陕西1位。
今日广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省份,也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深圳则是全国的经济特区,但教友比例远低于总人口。显然,南粤教会需要加强福传力度和力量,同时也需要更多神长,尤其需要司铎多和修道圣召多的兄弟教会的关注、支持。
在今日我国实际国情和圣召严重缺少的情况下,外籍传教士再次正式来华从事牧灵传教工作几乎已不可能,中国神长教友早该接过圣方济各沙勿略神父和利玛窦神父的传教接力棒,积极服务社会和教会及各地人民大众,做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桥梁,新时代的友好使者。
因此,广大神长教友应有忧患意识,早日觉醒,希望男女圣召多的地方教会的修士修女慷慨回应主的召叫,像昔日圣方济各·沙勿略神父和利玛窦神父那样毅然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做现代传教者,去继续前辈传教士们在南粤及中华大地上开拓的牧灵福传大业。
自利玛窦将福音带入中国以来的400多年,中国教会曾长期接受外籍传教士的服务,接受普世教会的经济外援。今日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教会也应成为一个给予的地方教会。有经济力量或福传力量的地方教会,不但可以在经济上支持有需要的兄弟教会,而且也应向司铎少、男女教友传教力量薄弱的地方教会,输出司铎、男女修道圣召及传道员。
一个只会接受,而不知道给予的地方教会容易走向自我封闭,难于跳出自我小圈子。一个成熟的地方教会在重视自身建设和谋求发展的同时,会慷慨帮助社会人群及兄弟教会,必会获得上主的丰厚祝福,并获得社会的接受和欣赏。
当然,现代意义上的传教者可以是以团体为基础,在保留原教区司铎或教友身份的同时,通过全国及地方教会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到有急需的地方教会去服务。
汕头教区龙湖区圣家堂
今日肇庆和南粤政教双方都准备好了吗?
昔日利玛窦在王泮的协助下,在肇庆建立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个平台,但好景不长,1587年因王泮升任湖广布政使而被调离肇庆,利玛窦在肇庆的事业遇到了困难挑战。
1589年,广东新任总督刘继文因仇视基督信仰而将天主教判为邪教,没收、霸占了仙花寺及其附属建筑,并向利玛窦下达了驱逐令。利玛窦神父不得不离开他所喜爱并居住了6年的肇庆。
假如,从十六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中西方通过利玛窦等传教士可以持续地平等交流,中国逐步接受近代先进科技文化技术和现代人类文明理念,那么,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会提前多少年?当然,历史无法假设,继利玛窦之后,在中西方持续了300年之久的礼仪之争,不同修会、中梵政教双方的误判,当时人们狭隘的思想观念,不宽容等,带给政教双方和中国社会及中国教会的伤害、损失有目共睹。今日我们面对历史及现实,尤应重视和吸取这些历史经验及教训。
在肇庆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重视下,2006年“利玛窦仙花寺遗址”石碑得以设立。12年过去了,“利玛窦仙花寺遗址”石碑碑文越来越模糊,以至于今日都难以辨认了。其周边环境也急待改善。
据说,肇庆政府计划在崇禧塔旁边,仙花寺遗址上修建“中西文化交流馆”。希望不久的将来,肇庆中西文化交流馆能够早日建成,同时,重建仙花寺,恢复其历史原貌,允许教会使用,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肇庆,在今日“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新扮演新角色,吸引更多海内外朋友来肇庆寻找利玛窦的足迹,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新贡献。
5月5日上午,离开仙花寺遗址,我们赶往肇庆市勒竹围36号的天主堂。在狭窄的胡同尽头终于看到了肇庆圣母无染原罪堂。拜过圣体,我们进入教堂的会议室兼堂区办公室进行交流。
室内摆放着一尊利玛窦雕像。据当地教会朋友介绍,1990年,利玛窦家乡向肇庆教会邮寄来了这尊(在此停留了10年)“利玛窦雕像”。
在全球化时代,在世界各国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新时代的今天,昔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肇庆古城,肇庆地方政府,肇庆教会和南粤教会都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肇庆及南粤政教双方都准备好了吗?(详见信德网及光来洞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