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堂为十子型,是陆安道神父任胡庄本堂时,按照安多尼几巴乃斯主教的意见而建成的。这座小堂的建筑风格虽然简单,但坚固耐久,使用了139年之久。
有许多堂区也特别培育了“接待人员”,随时欢迎照顾那些前来找主耶稣的“尼苛德摩”们。
一个世纪之前,罗马诺·郭迪尼(RomanoGuardini)神父就已省思“科技与人性”,他敦促我们不要为了“保护那注定会消失的美丽世界”而排斥“新事物”,同时,也像先知般警告大家:“我们不断地在变化的过程中
保禄所写的一些章节,都向我们展示出像家庭教会一样的小团体,保禄宗徒直接称之为一个「家」(参阅:罗十六3~5;格前十六19~20;斐四22)。从这些「家庭」,我们能觉察到首批「堂区」的诞生。
这是教会自公元1300年波尼法爵八世(BonifacioVIII)教宗宣布第一次禧年以来的第三十一次禧年[1]。本次禧年的名称取自《罗马书》:“望德不叫人蒙羞”(罗5:5)(诏书1)[2]。
我愿意引用真福约翰·亨利·纽曼枢机的话祈祷——哦上主,求您在有待福传的土地上伴随你的传教士们、让他们能讲话得体,从而使他们付出的艰辛能够结出累累硕果。
1986年,为了使大公会议的精神更加具体和明了,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委托现任教宗——当时的拉辛格枢机——领导编写《天主教教理》,并于1992年颁布。
纽曼枢机的话祈祷——哦上主,求您在有待福传的土地上伴随你的传教士们、让他们能讲话得体,从而使他们付出的艰辛能够结出累累硕果。
(斐4:4-5)32.主教抵达祭台,把福音书恭放于祭台上。(如主教游行时穿大圆衣,现在换上祭披)主教向祭台致敬、奉香,就位。
(斐4:4-5)32.主教抵达祭台,把福音书恭放于祭台上。(如主教游行时穿大圆衣,现在换上祭披)主教向祭台致敬、奉香,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