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们面对“生”,宁静沉思,反躬自省,静观中,与永恒宁静的神性深深契合在一起。
使我们借着基督和圣洗而成为天主的义子,最终在基督的爱内分享天主永恒的生命和幸福。正是依靠这一信念,在面对生死的时刻,许多基督徒能够坦然面对,以轻松的心情去接受。
这些分工负责安全的细胞,为了保全生存和生命不受侵害,而站岗放哨兴奋不疲……相比之下,肉体是易朽坏的,灵魂才是永恒的。灵魂的安危比肉体的安危更重要。
在祂的生命——特别在祂的苦难与死亡——中,我们看到痛苦及苦难的种子,如何地萌芽,而且在天国的圆子里结出永恒的生命果实。耶稣对圣父及对我们的爱,能让这份看似不可能的事(是痛苦转变福气)变成可能的。
如果没有永恒的生命,那些在地震灾难中逝去的人确实不幸,我们会觉得天主真的无情;但是,天主许诺给我们永恒的生命。圣经上说:“那些在主内死去的人是有福的。”
25年来他始终践行“以圣保禄宗徒、圣若翰维雅纳神父为榜样”的初心,在每一个晨曦与黄昏,用祈祷、讲道与关怀引领着教友,用智慧化解教友心中的困惑,用爱心探访孤苦无依的弱小,他陪伴着新婚的夫妇许下永恒的誓言,
(39节)耶稣邀请他们与自己建立一份自由而坚定的关系,去体验与祂的友谊是否符合他们心中对真、善、美和永恒的渴望。
基督徒的感恩是出于看见永恒的天主,而不是看见短暂世上环境的变化。既然说事事谢恩,当然可以为环境、事件感恩,但是背后却一定是出于对永恒的盼望。
(若6:35)粮食是用来维持生命的,是维生的基本要素,只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却无法满足心灵的需求,人的心灵需要永恒的事物才能满足,因此唯有这位永恒的耶稣才能满足我们的心灵,而且是持续的、永恒地解决我们内心的饥渴
对有信仰的人来说,死亡是个过程,是我进入天主永恒的一个过程。有人问我:“永恒”是永远一样,不会厌烦吗?我说,如果在爱中,只会幸福,又怎会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