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不是哀叹、不是自责,而是爱的行动。是看到耶稣的心因人类的冷漠而受伤后,决定用爱去安慰祂。这种“修补”可以是一个祈祷、一句宽恕、一份忍耐,也可以是一场朝拜圣体、一件善行。
吃饭时,母亲打破了常规而大发感慨,讲起了这些年来对不起奶奶的往事,在她自责的诉说时,我和父亲都愣在了那儿。母亲讲得泪流满面,还突然起身走到奶奶跟前,跪在地上,请求奶奶的原谅。
他让所有愿意寻找幸福的人不会失望,他的复活让伯多禄不再整天生活在自责的黑暗中,去寻找耶稣必会拨开乌云见太阳。他的复活也让爱徒更加相信他就是主、默西亚。
只是我从一种困境刚走出来,又陷入另一种为什么不早点换位思考的自责中。在他离开的那刻,顿时身体上的疲惫释然了,当亲友和其他人去休息室等待时,脚不听使唤地来到他跟前,他的眼睛嘴巴尚未闭合。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离开了教会,做父母的更是感到加倍的痛苦:难过、内疚、自责。无论是我们的孩子、兄弟姐妹、配偶,或亲密的朋友离开教会,我们常感到无助,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开。无论做什么,似乎都于事无补。
每次办告解都会良心不安,经常因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而羞愧、自责。甚至不能原谅自己为什么总是屡犯不改,内心自我批判、不能接纳自己的这个毛病。
也有把不满的情绪压下去,以讨好或自责的形态去赚取暂时的和谐、方便和益处。但是过久的压抑和怒气,最终会设法宣泄出来,做出消极性的反抗和不合作,或是攻击性的指责。
人有了过失和罪过,自己内心已经充满了自责,社会上以各种形式高声呼唤“打到他”,并贴上“永远的罪人”的标签的人已经很多了。
其实两个孩子都没有被感染,这让陈明芳觉得是最万幸的,不然她会自责到死。儿子的小学一、二年级是在村里上的,因为有人知道家里的情况,所以孩子根本没有玩伴。小男孩每天只能待在家里,偶尔坐在院门口向外张望。
答:应如梅瑟所说:“记念不忘”(申9:7),不是停留在自责,而是要激发悔改、感恩与谦卑的心。教会透过告解圣事,让我们在天主的仁慈中重新恢复盟约。问11:我们得救与祝福的根源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