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信仰的缺失,所以不断有人践踏人类文明的公平秩序,挑战人类道德的基本底线。此足见宗教信仰对人文精神建设之重要。章开沅:人类有信仰,世界才有希望。
我们可以自觉地维护道德底线,却很难做到处处道德高尚。修女的这种高尚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呢? 只有一个答案,上帝的恩赐。
尽管如此,在这生死关头,她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就是不肯卖“主”求安,买“主”求荣,而她的这个主子也只不过是区区八千大洋而已,但就是缄口不言。
我们缺乏一个心里有神的群体,很难约束人的恶,生活没有底线,到了让人始料不及的程度。我们可以随处遇到毫无忌惮、放肆的渎神者,这会让一个文明社会感到恐惧。
“麦糠”即麦壳,是无用的残渣,连这种也用来牟利,可见他们已彻底丧失道德底线。这也可能与《肋未纪》25章的教导有关:在以色列社会,债务奴役制度容许人因贫穷“卖身”偿还债务,但法律也规定了赎回的义务。
内心有所敬畏者,才会懂得尊重、把握分寸、守住底线。知道敬畏和尊重生命,才能保护道德的良知,才能构筑幸福的人生,才能维系稳定的家庭,才能创建美好的社会。
这是在坚守他做人的底线:诚实不欺。面对冥顽不化的夫差,宁死也不愿做“欺心者”,犯欺君之罪!另外,他实话实说不随风飘摇,坚守了职业道德和对神的敬畏之心。但终究丢了身家性命!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生命的态度使人失去了对生命意义追求的同时也撞击着人类的道德底线。
阿彼默肋客拿到神庙拨付的巨款之后,迫不及待地“雇了一些放荡无赖之徒”(民9:4),组成了一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毫无底线的狼心狗行之辈为雇佣兵。
秦穆公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说明,做人做事,得有价值底线。能敬天爱人,这才是成就大基业的前提和根基。上帝助佑秦国,首先是帮助秦国招贤纳士。秦穆公则以求贤若渴作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