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古老的君士坦丁和中世纪的大殿中就已经有了圣门。很可能是教宗西斯都四世为1475年的禧年设立的,其位置与现在的圣门完全相同。”
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大公会议及431年的厄弗所大公会议重申耶稣基督的天主性。教会现在对耶稣的信仰是:一个位格,两个性体,人性及天主性结合成一个位格。当我们谈到天主子时,一定有一个相对于子的父。
事实上,罗马教会在君士坦丁时代得到自由后(公元313年),就逐渐习惯在12月25日庆祝主的诞生。
公元313年,西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与东罗马皇帝李西尼相聚米兰,达成一项政治性纲领,拟定一篇宣言,这就是有名的《米兰诏书》——天主教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公元三一二年西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天主教。次年与东罗马皇帝联合颁布“米尔诏书”,准许信仰自由,迫害才告终止。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东西罗马,使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为罗马政教合一的开始。
公元35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耶路撒冷时,发现了耶稣的刑场和墓地,为弥补罗马帝国这个300年前犯下的重大错误,她下令在此地建立一座“圣墓教堂”,(又称“复活教堂”)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殉道者
公元326年,80高龄的君士坦丁大帝之母圣海伦SaintHelen来耶路撒冷朝圣,寻获到耶稣的十字架真木,同时也发现了这幅珍贵的画像。自此,该圣像由君士坦丁堡的教会保存了五个世纪之久。
最初的教堂是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下令修建,就建于圣保禄埋葬地的上方。386年,狄奥多西一世下令扩建这座教堂。五世纪时,圣保禄大殿甚至比旧的圣伯多禄大殿还大。
因为教宗没有把伯多禄牧首职务看作尊高的地位和绝对的权力来加以把持,他清楚地意识到他不是君士坦丁皇帝的继承人,而是捕人的渔夫的继承人(《世界之光》第二部分,第七章),并敢于承认他自己只是在上主的葡萄园中耕作的淳朴
因为教宗没有把伯多禄牧首职务看作尊高的地位和绝对的权力来加以把持,他清楚地意识到他不是君士坦丁皇帝的继承人,而是捕人的渔夫的继承人(《世界之光》第二部分,第七章),并敢于承认他自己只是在上主的葡萄园中耕作的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