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苏第九-十章)


2025-10-27 09:24:46 作者:刘铎

1753839447629768.jpg

《若苏厄书》第九章 问答众王结盟

问1:约但河西边的哪些民族听到以色列人的事迹后联合起来作战?
答:赫特人、阿摩黎人、客纳罕人、培黎齐人、希威人和耶步斯人。

问2:这些民族为什么要结盟?
答:因为他们听见若苏厄率领以色列人在耶里哥和哈依所行的奇迹,感到威胁,决定同心协力对抗以色列人。

基贝红人的欺诈

问3:基贝红人听到以色列人的事迹后,采取了什么办法?
答:他们设下诡计,假装自己来自很远的地方,希望与以色列人立约求生。

问4:基贝红人是怎样伪装自己是远方来客的?
答:他们用旧布袋、破旧缝补的酒囊,穿破鞋、旧衣服,并带着又干又碎的食物。

问5:基贝红人对若苏厄说了什么?
答:他们说自己是因听闻上主天主的伟大事迹,从极远的地方来,是为了求立和平盟约。

问6:以色列人是否立即相信了基贝红人?
答:起初有所怀疑,但没有求问上主,最后被他们的伪装和言辞欺骗,便与他们立了盟约,并起誓保护他们。

发现真相与处理

问7:以色列人在什么时候发现基贝红人是邻近居民?
答:与他们立约后三天,以色列人发现基贝红人原来是附近的居民。

问8:以色列人得知真相后,为何没有杀害基贝红人?
答:因为以色列的首领已经指着上主起誓立约,不愿违背誓言,以免招致上主的义怒。

问9:以色列人怎样惩罚基贝红人?
答:他们让基贝红人成为全会众的仆役,专门劈柴挑水,服务上主的会幕和祭坛。

基贝红人的解释与最终安排

问10:基贝红人为什么要欺骗以色列人?
答:因为他们害怕以色列人的力量,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设下计谋。

问11:若苏厄最后怎样安排基贝红人?
答:若苏厄救了他们性命,且正式派他们为上主的会众和祭坛劈柴挑水,这项劳役从那时一直持续到今日。

小结默想

教义亮点:即使在被欺骗后,以色列人依然遵守誓言,教导我们对天主和人要守信。

灵修意义:基贝红人虽然用欺骗求生,但他们对上主威能的敬畏也启示我们:信仰上主、归依天主,终得存活。

现实应用: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遇到困难和误解时,要学习以色列人的宽容和基贝红人的信德与智慧。

《若苏厄书》第十章 问答

1. 为什么耶路撒冷王阿多尼责德克害怕基贝红?

答:因为基贝红是一座大城,比哈依还大,居民勇敢强壮;现在他们与以色列人媾和(结盟),使得周围的阿摩黎诸王感到极大威胁。

2. 阿多尼责德克做了什么来对抗基贝红?

答:他召集了四个盟友(赫贝龙王、雅尔慕特王、拉基士王、厄革隆王),一同联合进攻基贝红。

3. 基贝红人在危急中求助了谁?

答:他们派人到基耳加耳,向若苏厄和以色列军队求救。

4. 上主对若苏厄作了怎样的保证?

答:上主鼓励若苏厄说:“你不要怕他们,因为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没有一人能抵抗你。”

5. 若苏厄采取了什么军事策略?

答:若苏厄连夜行军,从基耳加耳突袭敌军,出其不意发起进攻。

6. 在战斗中,上主如何亲自协助以色列人?

答:上主使敌军混乱逃跑,还从天上降下大冰雹击打他们,死于冰雹的人比死于刀剑下的还多。

7. 若苏厄怎样奇迹般地请求上主干预自然?

答:若苏厄在众人前呼求:“太阳停在基贝红!月亮停在阿雅隆谷!”于是太阳和月亮停留,使白昼延长,直到以色列人完全打败敌军。

8. 这一奇迹在圣经中有什么特别记载?

答:这事被记载在《义士书》上;从来没有一天像这一天一样,上主如此明显地听了人的呼声并为以色列作战。

9. 五个阿摩黎王后来怎样了?

答:他们逃到玛刻达的山洞中被发现。若苏厄命人把他们捉出来,让军长们将脚踏在他们脖子上,象征彻底战胜;随后将他们处死并悬挂,直到日落后埋入山洞。

10. 若苏厄继续征服了哪些城市?

答: 玛刻达、里贝纳、拉基士(并击败援军革则尔王曷兰)

厄革隆、赫贝龙、德彼尔(所有城市的生灵都被完全毁灭)

11. 若苏厄为什么能连战连胜?

答:因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亲自为以色列人作战,按照祂的命令,若苏厄全力执行,不留生灵,完全征服敌人。

12. 本章最后若苏厄和以色列人回到了哪里?

答:他们回到了基耳加耳营地。

总结

信德勇气:若苏厄完全信赖上主,不惧怕敌众我寡。

天主亲自作战:天主不仅在属灵上也在自然界显现大能(如冰雹、日月停留)。

服从天主的命令:若苏厄彻底执行了上主的指示,赢得完全胜利。

胜利的象征:踩踏敌王脖子,象征上主的全胜与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若苏厄书第9章问答.pdf

若苏厄书第10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苏第九-十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