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三钟经的来源和意义

—— 通过圣母到达耶稣 (Per Mariam ad Jesu)

2025-09-17 11:04:57 作者:王湛波神父

“三钟经”的拉丁文和英文为“Angelus,”因开头第一个字“Angelus”(天使)而得名。中文称其为“三钟经,”因按传统基督徒一天早中晚敲三次钟(通常为早六点,晚六点,中午十二点),引导信友一天诵念该经文三次。这传统在基督徒祈祷中极为普遍且影响深远。人易于在日常生活、甚至在田野间或工作中诵念、静思、和祷告。可以说是精简版的玫瑰经。也是圣化人日常的简捷、有效修为。虽说所有虔敬之人不能都像修道士们一样每日念7次颂祷圣化自己,但也能藉早中晚的神功圣化凡俗。 这祈祷文字不多,用时不长,但也是默观式祈祷,默观天主爱的救援工程之三端主要事迹和我们藉此而享有的宠恩:天使报喜,圣母领报和圣言降生的奥迹。

它由对经、圣母经、求圣母转求和祈祷文(集祷经 Oratio)组成。 每段对经(antiphon)都取自圣经画面:“上主的天使向玛利亚报喜。她因圣神受孕”(路1:26-34);“我是上主的婢女, 请照你的话,在我身上完成”(路1:38);“天主圣子降生成人,居住在我们中间” (路2:1-20)。特别第三句也指整个救援奥迹:居住在我们中间。求圣母代祷的那句话让人错误地以为这是恭敬圣母的祈祷。实则不然, 教会历来讲,“通过圣母到达耶稣” (Per Mariam ad Jesu),但这也表现出教会成员在灵修方面对圣母的孺慕之情实在紧密亲切,也可说是协同圣母一起对越天主。它最后的祈求是以集祷形式写成。集祷形式表示这段经文多为团体所用也表示我们在共融中蒙恩。祈祷内容是用一句话真情扼要地求天主:”求祢把圣宠注入我们心中,我们既因天使的预报,得知您圣子降生成人,愿赖着祂的苦难和十字圣架获享复活的光荣”。“阿们”(Amen)画龙点睛地强调这祈求诚切虔敬。

经文的精确历史来源已无从查考。其传统的形成因历史久远而模糊。但诵念此经文如此普遍肯定有其深远的历史和漫长的形成过程。回顾它的历史,为人不无脾益。 很明显这个传统和修道院传统有关。

11世纪, 英王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1028-1087)与鲁昂和兰弗朗克总主教毛里尔在1061年主持卡昂会议(Council of Caen),实施晚间宵禁,在夜祷(Compline)后敲三响钟,呼吁人们祈祷。

在第十二世纪修道士们会在夜祷时念三遍圣母经。也有人说是圣安多尼(Anthony of Padua 1195-1231)建议人们如此做。公教传统认为三钟经的原作者为隐修士阿莱佐本笃(Benedict of Arezzo,1190-1282)。13世纪的中末期,意大利亚西西的方济会士们在夜祷后鸣钟并念圣母经。不可置疑,教宗若望十二世于1318年和1327年推荐人们念三钟经并赐予大赦在欧洲有效地推广了这个祈祷。 十五世纪中期教宗佳里斯都三世描述了人们每天都会在中午敲钟念三遍圣母经。1475年教宗西克斯都斯四世赐予在中午诵念三钟经(angelus)的人大赦。 自此三钟经(早中晚)形成。但也有人只在正午念。从1964年到现在,教宗每个主日正午都会带着在圣伯多禄广场聚集的教友共同诵念三钟经。

1566年,三钟经出现在《圣母小日课》(Officium Parvum B.M.V.)中。1588年,日耳曼人的第二大使徒圣伯多禄佳尼修(Peter Canisius 1521-1597)把它编入了广为流传的《天主教手册》(Manuale catholicorum)。 最后别忘了今年(2025年7月31日)册封的普世教会圣师纽曼枢机(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他曾说“每日虔诚诵念三钟经乃完美一天的不可或缺者 “reciting the Angelus devoutly every day is a part of a perfect day”。

webwxgetmsgimg.jpg

基督徒好多的画作和文学作品都在描述人念三钟经的场景,特别是正午时分的祈祷。现今在基督徒的城镇和村庄,每当中午十二点教堂钟声仍然响起,呼唤人无论在任何境遇,都放下手中的活计,驻足净心、口诵心想、热心祈祷。亲爱的你,在如今这忙碌紧凑的生活节奏中,可有念三钟经的习惯?它是劳累烦杂中的深度憩息,藉着它天人相遇、对话、同行、联袂、共席。



本文标题:三钟经的来源和意义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