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起点与修复之路
2025-05-22 15:31:07 作者:夜思有主 来源:信德网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治愈”这句深刻的话提醒我们:童年的经历对我们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与情感模式,也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理解天主的爱。而这条从童年走向成熟、从伤痛走向疗愈的道路,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
图:Mary
我们对爱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父母或照顾者。他们的拥抱、陪伴、肯定、安慰和耐心,构成了我们最初的“安全感”。如果一个人从小被温柔以待,他更容易相信世界的善意,也更容易接纳自己与他人;而若童年缺乏关爱,人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孤独甚至愤怒之中。
正如耶稣所说:“父怎样爱了我,我也怎样爱了你们。”(若望福音15:9)祂的爱是有源头的——天父。同样地,我们对爱的理解,最初也是透过人类之爱来建立的。一个充满爱的童年,能让人更自然地接受天主的爱;而一个受伤的童年,则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去修复与重建对爱的信任。
加里·查普曼在《爱的五种语言》中指出,人们表达与接收爱的方式各有不同。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容易误解彼此的需求,导致关系中的疏离与伤害。
这五种语言是肯定的话语、高质量的陪伴、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每个人都有主要的“爱的语言”,当我们识别出自己与他人的爱语时,就能更有效地沟通与连结。对于那些童年经历不完整的人来说,了解并实践这些“爱的语言”,是走向心灵疗愈的重要一步。
有一位名叫安佑的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无法真正感受到天主的爱。无论他多么努力地祈祷、读经,内心始终空虚。直到有一天,在领受和好圣事的时候,一位神父听完他的分享后问他说:“你是否曾尝试用实际行动去表达你的爱?”
于是,安佑开始为社区里的老人提供帮助。起初只是偶尔帮忙修花园,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愿意付出,内心的空虚感也慢慢消失了。某一天,当他为一位独居老人修理门窗时,突然明白了:原来,爱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选择和行动。通过这些小小的善举,他不仅感受到了天主的爱,也开始学会如何去爱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在行动中被发现的。
耶稣说:“如果你们遵守我的命令,便是在我的爱中生活。”(若望福音15:10)这里的“命令”,不是冷冰冰的律法,而是爱的具体表达方式。例如:爱邻如己、彼此宽恕、谦卑服事、传播福音。当我们愿意在生活中实践这些命令时,就是在回应耶稣那深沉的爱。这不是为了换取爱,而是因为已经被爱所触动。
教宗良十四世在其首次要理讲授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真理:“爱不能以数计算”(Caritas numerum nescit)。这句话提醒我们:爱不是可以量化的东西。它不是交换,也不是投资回报;它不计代价、不求回报,也不受时间与环境限制。
这份爱在耶稣身上达到顶峰。祂为我们舍命,不是因为我们值得,而是因为祂就是爱。我们也被呼召活出这样的爱:不设限、不保留、不计算得失。
耶稣说:“我对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为使我的喜乐也成为你们的喜乐,使你们的喜乐圆满无缺。”(若望福音15:11)这告诉我们,爱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种带来喜乐的关系。当我们住在基督的爱中,当我们愿意遵行祂的命令,我们就进入了一种丰盛的生命状态。这种生命不仅满足自己,也能祝福他人。所以爱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课程。
每个人的生命都带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写满了欢笑,有的夹杂着泪水。但不论你的童年是怎样的,今天你都可以选择:回到爱的源头——耶稣那里,接受祂那无条件的爱;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爱的语言”,修复关系;成为一个主动爱人的人,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命令;让童年的伤痛不再是束缚,而是通往成熟与怜悯的通道。因为最终,爱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课程。正如教宗良十四世所言:“爱不能以数计算”,愿我们在基督里,活出那份自由、丰盛且无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