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之道:从耶稣洗脚看生命重心的神圣置换
2025-04-17 09:12:08 作者:John Baptist Yang 来源:信德网
"你们中最大的,该当最小的;为首领的,该当服事人的。"——路加福音22:26
资料配图
圣周四的夜晚,耶稣做了一件令门徒震惊的事:这位被他们尊为老师、默西亚的主,竟然跪下来为他们洗脚。这一场景蕴含着信仰精神最深刻的悖论:真正的伟大在于服务,真正的领导在于服侍。耶稣用这个震撼的举动,不仅示范了仆人的样式,更彻底地颠覆了世俗关于权力、地位和成功的定义。当我们蒙召成为仆人时,我们实际上被邀请参与一场生命重心的神圣置换——将自我从中心位置移开,让天主和邻人成为我们存在的焦点。
洗脚在耶稣时代是最卑微的奴仆才做的工作。路上的尘土与牲畜的粪便混合,使行人的脚成为身体最肮脏的部分。为客人洗脚是好客的基本礼仪,但绝不会由一家之主亲自完成。耶稣选择这个最具象征意义的行动,正是要粉碎门徒心中对默西亚的错误期待——他们盼望一位政治军事领袖,而耶稣却展示了天国领袖的真实模样。伯多禄最初的拒绝正代表了我们所有人对仆人身份的抵触:"主,你给我洗脚吗?"我们本能地抗拒卑微,渴望被服侍而非服侍他人。耶稣的回答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没有关系了。"除非我们接受这种仆人身份的洗礼,否则我们无法真正参与基督的生命。
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与耶稣的榜样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自我表现、个人成就和物质积累的时代。社交媒体不断强化着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鼓励我们精心打造个人形象,追求点赞和关注。消费主义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取更多、体验更多、拥有更多。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仆人"一词几乎带有侮辱性,暗示着软弱、失败或缺乏抱负。然而耶稣的教导却指向另一条道路:"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仆。就如人子来不是受服侍,而是服侍人。"(玛窦福音20:27-28) 这一教导不是对人性抱负的压抑,而是将其引导至更高尚的表达——通过服务他人来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成为仆人不是自我贬低,而是精确定位自我在天主计划中的位置。德兰修女曾说:"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只能以伟大的爱做小事。"她在加尔各答街头服务最贫穷的人时,不是出于自我否定,而是出于对基督的爱和对人尊严的深刻认知。圣方济各放弃富家子弟的生活,不是厌恶自我,而是发现了更真实的自我表达方式。仆人身份不是抹杀个性,而是让个性在为他人服务中得到最充分的绽放。当我们将生命重心从自我转向服务时,我们并未失去自我,反而找到了自我——那个天主从创世之初就认识的真实自我。正如耶稣所说:"谁若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玛窦福音10:39)
圣周四的洗脚礼是一个永不过时的邀请:走出自我建造的堡垒,进入与他人生命相交的广阔天地。成为仆人不是降低自我价值,而是按照天主心目中的形象重塑自我。在这个崇尚自我膨胀的时代,选择仆人之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深刻的信仰。它要求我们每天死于自我中心的倾向,活出以爱为导向的生命。但这正是通往真正自由的路径——"你们既认识了这些事,如果实行,便是有福的。"(若望福音13:17) 当我们跪下来为他人洗脚时,我们并未低人一等,反而达到了人性最崇高的境界:效法那一位本是主却成为仆人的基督。
仆人之道最终是一条转化之路。通过服务他人,我们自己的生命也被改变;通过谦卑自己,我们反而被提升;通过给予爱,我们自己也更完全地活在爱中。这就是耶稣在最后晚餐中留给我们的永恒榜样,也是每个基督徒蒙召活出的基本姿态。在看似矛盾的神圣逻辑中,我们发现了生命最深刻的真理:唯有失去自我,才能找到自我;唯有成为仆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