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失去的记忆——涠洲岛纪行


2023-03-09 09:41:31 作者:王嫣 来源:信德网

对于涠洲岛,我很是期待!

曾有位法国记者对我说:“我在涠洲岛整整呆了一个星期,仍意犹未尽”。

在我的期待中,她应该有着法国风格的浪漫、巴厘岛的懒散、鼓浪屿的热闹,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更期待去揭开岛上那久远神秘的历史,因为那里曾经是法国传教士建设教堂、历经战乱、为保护教友而献身的地方。

位于广西北海北部湾地区的涠洲岛其实总面积仅仅为24.7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仅为79米。火山爆发凝聚成了岛屿,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 

从上岛到出岛我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当船上的游客在码头四散,各自奔向火山口、商业街、鳄鱼山、石螺口,我只有一个目标:奔向岛上幸存下来的两个天主教堂。 

没有车只去这两个地方。幸运的是有个黝黑黝黑的小姑娘愿意把摩托车租给我,按她的说法:“唉,只看两个教堂可惜了上岛的费用。算了,租给你,任你去闲逛吧”。

我喜滋滋地发动马力,下一秒直接撞到了围墙上!等我清醒过来,幸好人车俱在,毫发未伤。车主吓坏了,看了看面色不改的我,无奈地说:“算了,我直接载你去吧”!

哪里来的好运?我竟然带着专业摩托车私家司机,风驰电闪地奔向目的地。幸好有她的专程接送,其实从码头到天主堂距离很远,远到要是我自己开来,估计已折断骨头。

走近天主堂,眼前斑驳累累的褐色墙面顿然让你忘记浪漫、热闹、懒散,唯有历史的沉重感,久久挥之不去。

这里发生了什么?那坚实的建筑、工整的结构、实用性的布局、简约的线条,似乎建筑她的人希望她能永世长存而丝毫没有在工程上怠慢。精心修剪的园林、喷泉,带着主人优雅的审美和对生活品质丝毫不妥协的讲究。

她何以到了今天?

1850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唐神父因援助逃亡的客家人而深深感动了众人, 众人因其爱德纷纷前来慕道,因此得到清廷教民定居之特许,安居在今日的涠洲岛。 

1853年至1863年历经10年时间,一座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建筑特色的哥德式教堂建筑群在范神父的主持下落成。整座建筑,运用周密的力学设计,风格独特,特别是铸有各种经文及花纹的钟楼大钟,早午晚三次报时,钟声嘹亮,岛上每个角落可闻。可惜这座大钟文革期间被毁坏用于大炼钢铁。 

1920年,教堂隶属广州教区管辖期间,这里开办了男女修院、育婴堂。前后十位神父在这里主持堂区教务。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入侵涠洲岛,两位神父为保护在教堂避难的教友与日寇抗争而被秘密杀害,其骨灰今天就葬在天主堂和圣母堂。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古神父接任本堂,恢复宗教活动,开办小学、卫生院。但接踵而来的运动又让这座教堂难免创伤。宗教活动停止了十年。

三中全会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教堂获得政府拨款维修。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女士在参观教堂后,捐助一万元购置跪凳、座椅;香港热心教友捐赠巨款对教堂四周进行了修缮。 

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我静静地跪下来,默默地祈祷。就当我重抬起头望向祭台时,一副幸福的画面出现在眼前:一对年轻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女孩子穿着自己最好的白裙子,戴着自己制作的头纱;男孩子身着干干净净的白衬衫,深情地对自己爱人宣告:我要一辈子好好照顾你!

他们对我说:我们远道而来,没有什么钱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但我们真心相爱,所以来涠洲岛的天主堂自拍结婚的场面,因为我们的爱是神圣的。我们要在这里照着教堂婚礼的誓词对彼此说:“无论贫穷、疾病、痛苦、富有、健康、快乐、幸福,我们对彼此都不离不弃,一生相爱”!

我为他们拍下这张珍贵的照片,并把内心最好的祝福送给他们:一定要幸福下去!天主已作证了你们神圣的爱情,并会时刻与你们同在。

经过教堂的侧门出口,一片布局开阔的园林印入眼帘。远处怒放的鲜花,呼应着喷流不息的圣泉,似乎立即把游人从象征天国的教堂带回到人间。水声、人声、鸟鸣:历史已经逝去,今天就在眼前。 

当年的她是否如今日般人声鼎沸,孩儿啼声不断?

穿过狭长的通道台阶,一座陈旧结实的黄色建筑,背向教堂,直立立地站在那里,让你无法逃避对她的好奇。

面朝庭院的外墙立面没有任何可进入的大门。私密、庄严、平静、确切地描述着她的格调。黄色的墙面虽班痕累累,在岛上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却是如此的醒目,与教堂灰暗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似乎为当年生活在此建筑中的人特意留下逃避终日暗淡生活的机会,而因热爱去抵抗岁月的漫长。

转过横在身边的侧墙竟然是一座小小的花园,被围合的L形建筑紧紧包围。一层一排彼此相连的拱门让光线投射进深远的回廊,却看不清里面私密空间的行踪。

这样的场景像极了我在欧洲见到的小修院。一看到她就感到心中的烦躁、人声的嘈杂一挥而散。

乘着大批游客还没发现这个美景,我钻进回廊,细细品味这立柱的结构、廊中倒影的忽明忽暗、幻想紧闭的房门背后曾经的故事。但我的心仍然像位游客,只是和她在相当的疏离感中强做追思冥想。

她很美,却无法像神的作品打动我,我只看到她的美丽,却没有触摸到她的灵魂深处。  

这里是当年的修女院,当年修女休息的地方。每间小小的隔间当年有多少励志献身信仰、为救赎他人而来此的美丽少女,脱下鲜艳的长裙而换上纯朴、神圣的黑色长袍,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份为他人的灵魂得救而静静奉献的生活。

我走在回廊中,抬头猛然看到那声势浩大的旅游团扑面而来。找不到躲闪的地方,不如在回廊的交接点靠在墙上静等游客散去。

就在那个交叉点,那个连接庭院、回廊、建筑的对角线,我站在那里,忽然一股温暖照射到我的面颊,就在那一刻,就是在那一刻,神的作品出现在我的面前,如同开启达芬奇的密码,我明白了这隐秘的修院要悄悄在我耳边低声诉说的秘密。

这座围合的建筑连同小花园是一个方形的建筑群。在每一个对角线你可以看到最大角度的全景。我并不想在摄影或者美学上对她评头论足,她的设计之美足以让专业人士感叹。而我惊讶地站在那里,仿佛借助从不同廊柱、拱门投射下的光影中回到那久远的当年:

端庄的容貌、安静的步子、挺直的背影,低声细语的交谈、不怒自威的气度、温婉柔和的气质,两两并排而行的修女,在回廊中穿梭,历史的画面就在这里重现!

一代时光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有一天建筑将被重新修复,焕发新的色彩,或许她将被另作他用,但那旧日的美好时光已然深深地埋藏在她的灵魂中,在你静静与她相伴时突然引发你的共鸣和感动。历史与建筑就这样无形地诉说着人类曾创造的文明与艺术,即使她终将面目全非,但无法挥去为信仰而坚守的人曾留下的感人故事。 

我不得不在短暂的幸福中告别涠洲岛。这匆匆的一眼,让我一眼回望了百年!

(注:天主堂文字介绍均摘自堂内简介。深表感谢!)

本文标题:失去的记忆——涠洲岛纪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