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300多年前南怀仁神父的祭葬礼仪
2022-11-08 09:00:15 作者:赵建敏神父 来源:信德网
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神父去世,康熙谕旨,赐予“故钦天监治理历法加工部右侍郎南怀仁祭葬。谥勤敏。”南怀仁去世后,由康熙皇帝给予的谥号“勤敏”不难看出,康熙对南怀仁神父不慕名利,勤谨治历,任劳任怨的品格极为赞许,特别准许南怀仁享有“祭葬”的规格。
这个“祭葬”究竟什么样子呢?
据当时在葬礼现场的洪若翰神父记述:
南怀仁的棺柩很大,棺木有三、四指厚,由60-80名杠夫肩扛,棺柩离开时,所有在京耶稣会士身穿白色丧服跪在大街中央,深深叩了三个头,头一直碰到地上。送葬队伍最前面是高25尺宽4尺的牌子,由几个男人高举,上书南怀仁名字和他的头衔。牌子后面是一个乐队,跟着高举各种队旗、彩旗、燕尾旗的人,然后是放在壁龛里的一个大十字架,壁龛里也放着几本南怀仁自己所著装帧精美的书籍,十字架后面是两人一排的教友送葬队伍,他们有的拿着前面那种小旗子,有的拿着大蜡烛,然后是放在镜框里的圣母怀抱小耶稣圣像,紧跟着还是教友送葬队伍,随后是一幅护守天使圣像,再后还是教友送葬队伍,接着就是南怀仁神父的画像,耶稣会会士们跟在南怀仁的画像后。这些西洋人也按照中国习惯边行边号哭。
会士们后面就是装殓南怀仁遗体的棺柩,两边由康熙皇帝派来参加葬礼的朝廷官员相伴而行。官员们都骑着马。第一个是国丈,第二个是御前侍卫大臣,然后是其他次要官员。棺柩后面则是50名骑士护送。大街两边都站满了人,静静地看着送葬队伍走过。
到达墓地后,耶稣会会士和教友们再向遗体三叩首,并再次号哭。然后,由院长神父穿着白色祭披在已经预备好了的墓地祭台前举行安葬礼仪。仪式之后,人们再次三叩首,再次号哭,然后下葬棺柩。墓穴坑有6尺深,7尺长,5尺宽,坑穴四周以砖砌墙,底部是两道约1尺高的砖砌支架,棺柩被放在其上。然后,人们把坑穴四周的砖墙再砌高大约6尺,把墓穴以拱形封上,拱形墓顶上放了一个十字架。随后,人们在坟墓后几尺的地方树立起一块儿白色大理石碑。石碑上已经用中文和拉丁文刻上了死者的名字、年龄、国籍、去世的年份和在中国生活的时间。
南怀仁神父的“祭葬”葬礼显然是一个中西合璧的葬礼。葬礼中没有烧纸、撒纸钱、供鲜果食品、招魂幡等仪式,但白色丧服、三叩头、号哭、排队送行等中国仪式被使用,将招魂幡改成了书写名字的大木牌子,将哭丧棒改成了小旗子和大蜡烛,同时在送行队伍中加入了十字架、圣像和亡者画像。
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祭文:“尔南怀仁,秉心质朴,四野淹通。来华既协灵台之掌,复储武库之需……可谓莅来惟精,奉职费懈者矣。遽闻溘逝,深切悼伤。追念成劳,易名勤敏。”
文章节选自:《中西合璧:南怀仁神父的祭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