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没有一种安息比得上倾听和执行上主的旨意 | Homily at the Funeral Mass of Fr Ismael Zuloaga, SJ


2012-11-26 15:06:32 作者:吴彰义神父(Fr. Johnny Go, SJ) 来源:信德网

——在苏乐康神父葬礼弥撒中的讲道


    要讲述苏乐康神父的生平并不容易,因为他的一生丰富多彩。为那些认识他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跟他一起生活的人,苏神父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的服务和贡献,已经超越了生命赋予他的使命。

睿智的“光启基石”
    对于今天的光启学生来说,苏神父或许只是你们偶尔在校园看到的年长的耶稣会士,或一位学校理事会的主席。在座的有些人也许还知道,苏神父是管理光启学校最久的院长,为光启奉献了二十年的岁月,从1965年到1985年,带领全校奠定了光启优等教育的基石。他和已故加籍德维谦神父,同是光启学校的建校元勋。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早期毕业的校友来说,苏乐康神父代表的就是光启学校。

    我最初见到苏神父是在1970年,那时候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苏神父对全体学生讲述光启“圣光耀明,服务他人”的校训及自我超越的精神。当时我们同学——包括老师——都奉其为“神明”,对他怀着敬畏甚至恐惧的心情,这使得我在小学和中学多年都没有机会同他单独谈话。我虽然没有接近过苏神父,但却时常感到他无所不在。对!我现在回想起来,他在我的这一生中,确实是无处不在的,因为他随时会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1983年,我大学毕业,苏神父欢迎我们那一届的校友返校服务一到两年。对于我们那批回到光启教书的同学来说,这不只是一个在课室当老师的经验,也是近距离认识苏乐康神父,了解他如何带领整个学校的机会。作为学校的主管,他总能在相关事务上给予合适且富有成效的指导。可以肯定地说,苏神父的领导才能深深影响了我们日后的人生。
    苏神父对很多事物都有独特的见解,也会尽可能维护自己的看法,而他的意见最终都会证实是正确的。一个最好的证明是他在70年代破除成规,任用一名女士作光启学校的校长,这位女校长也成了全球耶稣会学校的第一位平信徒校长。苏神父的“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以及他担任亚太耶稣会省长联合会主席期间的卓越表现,再一次证实了他独到的眼光及不凡的管理智慧。他多年的助手、印尼的日曜神父形容苏神父的领导艺术为“治之以心”。

播撒“爱”的世界公民
    苏神父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世界公民。他先后在菲律宾、中国、柬埔寨、东帝汶和缅甸服务,而且无论到了哪里,都会深深爱上那里的人民。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神父的时候,被指派到东帝汶的首都教书,他的一个学生后来甚至成了东帝汶的总理。在柬埔寨耶稣会服务中心工作期间,他和当地的神父、修女、平信徒以及残疾人士,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与他们一起救助了许多饱受战争和暴力摧残的百姓。在缅甸这个军政府统治的国家,苏神父则选择与会士弟兄默默地工作,并成功开设了初学院、望会院和一所英文学校。
    像圣方济各•沙勿略一样,中国一直是苏神父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在晚年成立了“中国办公室”,并竭尽所能筹款,以资助上千在菲律宾进修学习的神父、修女和修士。有时为了让这些修道者获得合法的签证,苏神父偶尔也会借用庞大的人际关系,寻求一些菲籍华人朋友的协助,来帮助有急需的大陆的兄弟姊妹。经过多年努力,苏神父成功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以至于他的会士弟兄常开玩笑称他为“人口贩运”专家!
    中国改革开放后,苏神父等率先在北京大学建立商学院,合作提供国际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和学位。在此学院转给北大管理后,他们又在别处建立了北京语言文化中心,供外国人认识中国和研究中国文化。至今,那里已经汇聚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知名的学者教授。
    1997年,苏神父担任亚太省长联合会主席时,我们再次近距离共事。那时,我被任命为耶稣会大众传播机构的主管。令我欣喜的是,我和苏神父一起在雅典耀大学校园内的同一栋大楼工作,苏神父的办公室正好在我们上面的第三层。
    由于成了邻居,交往更加方便。我时不时上楼与他小聚或咨询他的意见。苏神父总是很大方地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与我交流并给出他的看法。苏神父明白当时的大众传播机构资金极为短缺,因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慷慨地让我与他的恩人们联系以取得帮助。四年后我离开传播机构回到光启时,苏神父和我已成为亲密的好友。
    苏神父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他在紧急情况下的镇定与智慧。1995年,我和他一起参与马尼拉世界青年节的筹备。为了促进中梵间的交流,苏神父凭他的关系,历史性地邀请到大陆代表参加此次盛会。但在一天的弥撒中,由于人群中出现台湾中华民国的国旗,大陆代表当着500万青年的面而离场。我赶紧将此事汇报给苏神父。他看到我焦急无措的样子,点了点头,只简单地回应:“是吗?我们想想怎么办。”最后,矛盾得以化解,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又有一次,一位年轻的耶稣会传教士,在柬埔寨为保护一群孩子被炸弹炸死。苏神父收到消息后,停下工作祈祷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电话,打给遇难者的母亲。在确定父母二人都在家时,才婉转地向他们通报了事故。


苏乐康神父与爱徒吴彰义神父在朝圣路上

倾听和执行上主的旨意
    苏乐康神父在修会长期担任领导的职务,时常穿梭于世界各地。所以我们很难想像他在晚年忍受疾病侵袭的时候,是多么的痛苦。从八十岁开始,他不得不放慢脚步,看着自己的世界逐渐缩小。2004年,他完成了耶稣会亚太区会长联合会主席的任期,回到光启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工作有所减少。期间,他带领全校度过一个深具意义的五十周年金禧校庆,并积极创立光启内湖分校。终于今年六月,分校隆重开学。他像一位不屈不挠的先知,持续不断地向更多的贫童敞开光启的大门,他的这个愿景将在光启分校得到进一步实现。
    最近几年,苏神父的健康在我们预期中逐渐衰退,每周三次透析,他坚强地维持了七年。这个沉重而必须的医疗程序使他饱受煎熬,但他仍然勇于面对,把透析中心当作自己反思的地方。
    今年正月,医生建议他进行一个繁杂的心脉手术。经过分辨之后,苏神父请求省会长批准他接受这个挑战。许多好友都表示关心,力劝他不必冒这个巨大的风险,但他还是选择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苏神父的心脉成功地被替换,他的医疗团队都很惊奇人造的心脉居然在他的体内成功运作。可惜当他的心脏逐渐变强时,其他器官却相对变弱,手术后几个月他都无法吞咽,也无法开口说话。对于一个领导者和行动者来说,这是很难接受的事实,因为就算是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他都必须依赖别人的帮助来完成。此时此刻,他却不得不接受自己已逐渐失去控制自身器官的能力。
    上个星期,在众多关心他的亲友的虔诚祈祷下,在细心而不间断的物理治疗下,苏乐康神父的病况奇迹般地改善了,他能开口说话了,器官也开始复原,甚至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当一位好友问他是否想去自己的办公室逛逛时,他立即答应,口气有点像命令。那个好友和我对望着发出会心的微笑,我们都以为那个精明强干的苏乐康神父又回来了。
    然而,我们显然高兴得太早。上星期一大清早, 我起床时,发现手机里有好几个错过的来电,又看到我们的医疗监督神父留给我的短信,马上乘车赶到透析中心,可惜苏神父已经离开人世。医护人员告诉我,尚未开始透析程序之前,神父就已经走了。
    苏神父离世的消息传开之后,不少人认为他接受心脉手术是个错误的决定。是不是苏神父太固执了?为什么不顺其自然?为什么不让自己安歇一会儿?对此,我也找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他死后不久,我想起了一首由方济各•沙勿略的书信改编的歌曲《没有更好的安息》,其中一段:
    “在此躁动的世界,没有一种安息比得上倾听和执行上主的旨意。”
    想到这里,我顿然释怀,明白了苏神父不肯放弃、挣扎着要活下去的执着,其实是方济各•沙勿略的精神。沙勿略,那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还想去中国传教的神父,尽管在上川岛上健康情况已渐恶化,仍不顾身边人的劝告,依然执着地等待着那艘可能载他跨海到大陆的船只。
    苏乐康神父,您就像自己的弟兄和前辈方济各•沙勿略那样,一直在等待那艘船,那艘最后依然没有到来的船。您也像那位伟大的传教士一样,当天主召唤您的时候,您会快速而顺从地奔向他。
    最近几年,我经常陪伴一些失去亲人的同事和朋友。是的,那种锥心的伤痛很难熬过去。有时候私下想,由于父母早已离世,我已经摆脱了那种伤痛,庆幸现在不需要再面对这些问题,而能专注陪伴其他人。
    但是我错了,天主赐给了我另一个父亲。如今我再一次经历这种失去亲人的伤痛。
    谢谢您,苏神父!谢谢您再一次给了我父爱,谢谢您经常临在我的生命中,在我身旁督促我,支持我,信任我,无条件地疼爱我,更谢谢您经常给我挑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给我当头一棒。
    我代表光启学生和光启大家庭的每一员,谢谢您做我们的院长,待我们如儿女;谢谢您教我们如何追求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更谢谢您教我们如何度一个圆满的人生,成为世上闪耀之光。
    我们肯定会想您,苏神父!直到我们在天国重逢!

    (许秀枝、宗坚固神父 译)


苏乐康神父与光启学校的女校长及其全家 

    
    链接:http://www.jcgosj.com/?p=3334#more-3334

    (作者为菲律宾耶稣会华侨神父、马尼拉光启学校院长、校监)

本文标题:没有一种安息比得上倾听和执行上主的旨意 | Homily at the Funeral Mass of Fr Ismael Zuloaga, SJ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