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召危机的背后
2007-05-11 11:01:05 作者:焦玉海 来源:信德报(第301期)
由于人类后现代化的高度发展,青少年追求富裕舒适的生活,使得圣召问题越发彰显——随从圣召的人越来越少。欧美国家先不谈,仅就我国来说,与二十多年前宗教开放时相比,圣召已越来越匮乏,使得中国教会的未来让人不无担忧。正因为如此,培养圣召和随从圣召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12所大修院的建立,教区级的备修院也开办了不少,因为随从圣召的人多。以后的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当初有那么多热心青年随从圣召,一大批青年司铎肩负起了牧灵福传的使命,教会也不会有今天的兴旺。
然而进入21世纪后,让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原来办得很红火的备修院,如今不少都关了门。为什么?修生越来越少。不少大修院也是招不够计划的名额。就全国来看,圣召资源较丰富的还算河北、山西、陕西、内蒙的部分教区。然而有些备修院修生人数也是明显减少。就目前我国神职人员的分布情况看,有的教区神父上百位,但有的教区只有十几位,甚至三五位。神父少的教区,牧灵工作十分繁重,一个堂区主任常常要管辖几十个村的教友,有些偏远的地方一年还只能去上一二次。
总体而言,神父还很缺乏。这几年福传仅在部分堂口启动,领洗人数已大幅增加,假如有一天全国范围福传全面铺开,神职力量更将杯水车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只有1%的基督徒,福传的潜力大得很呢。一方面是大福传运动需要一大批优秀青年司铎,另一方面是走进修院的人太少,按照市场学的说法,这叫供不应求。这个问题越来越影响教会的发展,不得不引起教会的高度重视。事实上现今不少神长已经认识到这种局面,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适时开展各类青少年教会知识学习班、青年联谊活动等。通过加强对下一代的信仰教育,培养圣召,这是解决目前圣召危机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但我想说的是问题的另一面,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一面,但也是忽视不得的一面,那就是随从圣召的后顾之忧,即父母双亲的晚年生活问题。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政策,使得城乡居民的家庭模式基本呈独生子女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广大的农民生产力水平偏低,收入没保障,而我国教会的圣召来源绝大部分在农村。这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矛盾——是随从圣召,还是支撑家庭赡养双亲?人的圣召是从天主来的,有圣召而不随从是罪。然而要随从,确实老人晚年生活无人照管。正是在这种矛盾中,不少圣召资源悄悄流失,致使教会出现了“青黄不接”。尽管从眼下看还不像开放之初那么明显严重,但事实上危机的程度远比那时候严重得多。因为那时候是有圣召培养不出来,而现在是想培养却没有圣召。
事实上,就大多数今天走上牧灵岗位的神长看,他们还有兄弟或姐妹,晚年有人照顾父母。而现在要随从圣召,父母的安老问题就不得不需要考虑。
基于此,我国所有的教区,特别是那些经济实力较强的教区,应该对于那些生活上确有困难的神父家属,从物质上给予必要的赡养,并且要形成制度,就像国家实行的“低保”制度一样。通过调查摸底,对那些年老体弱,缺乏劳动技能,生活来源确有困难的神职人员家属(如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已发终身愿的修女的家属),以每年或每月定期发放生活补贴费的形式给予救助,使之在当地能达到中等或中下等水平。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扫清了随从圣召男女的后顾之忧。当然这种制度施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部分资金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一个问题。说到这里,教会以适当的方式兴办一些企业,既服务于社会,也能增加一部分收入,用这部分资金来解决神职家属的养老金应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当然,最主要的是,教区领导对神职家属的养老问题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12所大修院的建立,教区级的备修院也开办了不少,因为随从圣召的人多。以后的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当初有那么多热心青年随从圣召,一大批青年司铎肩负起了牧灵福传的使命,教会也不会有今天的兴旺。
然而进入21世纪后,让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原来办得很红火的备修院,如今不少都关了门。为什么?修生越来越少。不少大修院也是招不够计划的名额。就全国来看,圣召资源较丰富的还算河北、山西、陕西、内蒙的部分教区。然而有些备修院修生人数也是明显减少。就目前我国神职人员的分布情况看,有的教区神父上百位,但有的教区只有十几位,甚至三五位。神父少的教区,牧灵工作十分繁重,一个堂区主任常常要管辖几十个村的教友,有些偏远的地方一年还只能去上一二次。
总体而言,神父还很缺乏。这几年福传仅在部分堂口启动,领洗人数已大幅增加,假如有一天全国范围福传全面铺开,神职力量更将杯水车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只有1%的基督徒,福传的潜力大得很呢。一方面是大福传运动需要一大批优秀青年司铎,另一方面是走进修院的人太少,按照市场学的说法,这叫供不应求。这个问题越来越影响教会的发展,不得不引起教会的高度重视。事实上现今不少神长已经认识到这种局面,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适时开展各类青少年教会知识学习班、青年联谊活动等。通过加强对下一代的信仰教育,培养圣召,这是解决目前圣召危机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但我想说的是问题的另一面,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一面,但也是忽视不得的一面,那就是随从圣召的后顾之忧,即父母双亲的晚年生活问题。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政策,使得城乡居民的家庭模式基本呈独生子女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广大的农民生产力水平偏低,收入没保障,而我国教会的圣召来源绝大部分在农村。这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矛盾——是随从圣召,还是支撑家庭赡养双亲?人的圣召是从天主来的,有圣召而不随从是罪。然而要随从,确实老人晚年生活无人照管。正是在这种矛盾中,不少圣召资源悄悄流失,致使教会出现了“青黄不接”。尽管从眼下看还不像开放之初那么明显严重,但事实上危机的程度远比那时候严重得多。因为那时候是有圣召培养不出来,而现在是想培养却没有圣召。
事实上,就大多数今天走上牧灵岗位的神长看,他们还有兄弟或姐妹,晚年有人照顾父母。而现在要随从圣召,父母的安老问题就不得不需要考虑。
基于此,我国所有的教区,特别是那些经济实力较强的教区,应该对于那些生活上确有困难的神父家属,从物质上给予必要的赡养,并且要形成制度,就像国家实行的“低保”制度一样。通过调查摸底,对那些年老体弱,缺乏劳动技能,生活来源确有困难的神职人员家属(如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已发终身愿的修女的家属),以每年或每月定期发放生活补贴费的形式给予救助,使之在当地能达到中等或中下等水平。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扫清了随从圣召男女的后顾之忧。当然这种制度施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部分资金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一个问题。说到这里,教会以适当的方式兴办一些企业,既服务于社会,也能增加一部分收入,用这部分资金来解决神职家属的养老金应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当然,最主要的是,教区领导对神职家属的养老问题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