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惜光捐资助学 充分实践爱主爱人
2006-11-20 09:39:38 作者:张若瑟 来源:信德报(第283期)
从1992年至今,欧阳惜光捐资助学已达83万元,曾获“卓达杯2005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2006年10月22日,保定总堂庆祝世界传教节大会上,笔者见到了77岁的欧阳惜光老人,并利用弥撒前的间隙,同老人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张若瑟(以下简称张):请介绍一下您的童年生活好吗?
欧阳惜光(以下简称欧阳):我出生在湖南的教友世家,苗族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因家境贫寒,父母就离开了我,我从小在教会的婴儿院长大。17岁当兵入伍,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在部队的文工团做演员,慰问志愿军战士。复员退伍后,当过工厂的工人,托儿所的保育员,后来成为湖南省委的机关干部。
张:那您是怎样来到涿州的呢?
欧阳: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文革中受批斗、游街、家庭破裂,带着一儿一女来到涿州,投奔在这里的妹妹。迫于生计,嫁了一位比我大十几岁的农民。
张:您是因为什么而资助贫困孩子呢?
欧阳:80年代初期,我开了一家箱包商店,靠改革开放政策,挣到了一些钱,改变了窘迫的生活,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灾难落在了我的身上。小女儿患上了恶性骨癌,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开箱包店辛辛苦苦赚的钱全部用光了还远远不够,这时,涿州人民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两万八千多元捐助款送到了我的手上(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小女儿的事让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回报涿州人民。
经过几年的拼搏,苦心经营的箱包店逐渐有了起色,靠诚信和质量及热情服务挣了一些钱。我也就开始了回报社会的行动。首先我想到的是帮助贫困失学的孩子们。因为我小时候,只读了三年书,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庄稼种不好,只是耽误一年;孩子上不了学,就会耽误一辈子,所以我要帮助贫困孩子,使他们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现在我救助的孩子们,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还有六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其中一个考上了清华大学,一个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还有两个蒙天主的圣召,进入了神哲学院。参加工作和上了大学的孩子们经常给我来信,汇报他们的工作学习情况,抽时间来看望我。
张:您的日常活动是怎样安排的呢?
欧阳: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全市中小学校分布图”,涿州市的几百所学校全标注在了图上,我就按照学校分布情况,开始救助行动。除了援助失学儿童,逢年过节还要到养老院去慰问孤寡老人和慰劳驻涿州的子弟兵,平均一天活动的行程近百公里,几乎天天如此,还要抽出时间打理店里的生意。昨天去了三所学校,给孩子们带去了学费和过冬的棉衣等物品。
张:您今天是特意来参加世界传教节大会的吗?
欧阳:我并不知道今天是世界传教节。今天早晨起床后,感觉有一个声音在召唤我进堂,于是我就坐上车到教堂来了。来了才知道今天是世界传教节,主教和教区的神父都来了,能参加这样的大会,我非常激动。
张:您在涿州能看到“信德”吗?
欧阳:去年圣诞节你送我的几份“信德”,我经常看。就是看不到新的,我也不知道从那里弄。
笔者答应负责给老人索阅,老人随即掏出钱来,让笔者为她要两份“信德”,除了自己看外,另一份送给别人看。这时,进堂的钟声响了,笔者和欧阳老人一起进入教堂,参与了大礼弥撒。在弥撒即将结束时,欧阳老人拿出一千元奉献给教堂。
弥撒结束后,欧阳惜光老人见到一位熟识的教友,得知他因疾病住院而身体消瘦后,非常心疼,掏出二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让他买些营养品补补身体。这位教友非常感动,他诚恳地对欧阳老人说:“我确实很需要钱,但是还有比我更需要这钱的,还是去送给他们吧。”老人坚持要送给他,几次退让之后,老人佯作生气,这位教友无奈只好收下。他表示感谢后,对老人说:“我把这钱以您的名义捐给“信德”做为印费吧。”
和神父、教友们告别后,欧阳惜光老人急着要赶回涿州去。笔者挽留老人住一晚,老人说:“眼看天气要冷了,我明天还要到学校去给孩子们送棉衣呢。”
欧阳惜光的荣誉无数,2005年更获得“卓达杯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在她的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涿州市各学校、养老院、驻军送来的锦旗,但她从不在荣誉中陶醉,一直很低调地生活着。
我们从老人朴实无华的言语中看到的是荣主爱人的心,她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耶稣基督对我们的教诲:“……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欧阳老人是把每一位贫困失学儿童、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当做耶稣一样去爱,所以才能在古稀之年,还在不辞劳苦地工作,日复一日地坚持捐资助学,帮助着3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笔者默默地为老人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