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培森主教:纪念父亲荣归天乡15周年
2025-11-27 21:06:44 作者:吕培森主教
编按:今天是山东兖州教区吕培森主教父亲的纪念日,追思弥撒中吕主教的讲道让人动容。刊登如下,以缅怀一位可敬的老人。
亲爱的教友们、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辛苦!
今天,我们全家与各位来宾,怀着对天主的虔敬之心、对我父亲的深深思念,共聚一堂,举行追思弥撒,缅怀我父亲圣名保禄的灵魂荣归天乡十五周年。藉刚才聆听的圣若望福音第十二章 23 节至 26 节的经文,在主的话语中回望父亲的一生,更深刻明白“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回归天乡的启程”,这是信仰的真谛,也是主耶稣对“生命与死亡”的启示,更是我纪念父亲、理解父亲人生信仰的钥匙。

第一点、对父亲的记忆
十五年的时光,就像父亲曾经耕耘过田垄里的流水,悄悄漫过岁月的沟坎,带走了岁月的尘埃,却从未冲淡父亲在我生命中留下的信仰记忆。朦胧记得当我牙牙学语时,父亲就在饭前饭后教我拜拜天主,求求圣母娘;当我会用筷子吃饭时,父亲就抓着我的手教我划十字圣号;当我少时,父亲就在被窝儿里教我念天主经、圣母经、悔罪经;他那双曾经紧握念珠的双手;曾经在柴油灯下虔诚跪拜祈祷的身影;曾经为家人讲解圣经故事的温柔声音;都如同一盏明灯,仍在我的信仰路上闪烁。
我的父亲,一生与土地为伴,可以说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晨光熹微时,他扛着锄头走向田野的身影,是我记忆里最踏实的风景;夕阳西下时,他背着喂猪羊的青草回家,眼里盛着的不是辛劳,而是对家庭的责任、对天主赐予生活的感恩。他不懂高深的哲理,却用日复一日的劳作践行着信仰。
第二点、父亲是一粒“落在地里”的好麦子
当我想起父亲的一生,便会发现他正如主所说的“那粒落在地里的麦子”。经历泥土的包裹与黑暗的淬炼,才能打破外壳的束缚,生长成为结满子粒的庄稼。父亲的一生,正是这“麦子生命”的见证。他的信仰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刻在生活里的行动。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也自由了,父亲每天都带领我们全家人祈祷,不管干活回家多么晚,他都喊我们跪在耶稣的全能像前祈祷感恩。因为家中经济有限,他不去过瞻礼,总是拿出仅有的几元钱叫我们去过瞻礼,培养我们的信仰,他在家中热切的祈祷。
十五年前,父亲“像一粒麦子落在了地里”,他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充满劳苦的世界,却在主的怀抱中“死而复活”。正如麦子死了,不是归于虚无,而是结出许多子粒;父亲的离去,也不是信仰的终止,而是他的信仰生命在我们全家人身上“结出果实”。就是饭前、饭后、早晨晚上要祈祷,坚持有条件就参与弥撒,领受圣事。我的父亲没有消失,而是化作了信仰的种子,在我们全家人的生命里继续生长。特别是我,因着父亲对信仰的言传身教,我在父亲的希望中,回应了天主的召叫,走向了献身与主、荣主救灵的道路,他为我能成为神父而自豪;因着他在天国的祈祷,我被天主拣选成为主教,我感恩父亲,更感恩天主。
第三点、父亲的“侍奉”:跟随主的脚印
主耶稣在经文中说:“谁若侍奉我,就当跟随我;如此,我在哪里,我的仆人也要在那里。”这句话,仿佛是为父亲的一生作注释。父亲的“侍奉”,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平平淡淡的坚守,他恭敬天主是在每天早晚的祈祷中;他侍奉天主是在养家糊口的责任和感恩里;他服侍主是在春夏秋冬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不抱怨的劳苦中。他明白,“跟随主”不是要做多么伟大的事,而是要像主一样,把爱和责任放在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里。
模糊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年的冬天,吃中午饭时,一位要饭的老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一瘸一拐的,一手拿着半块碗,一手拄着根棍子,到我家来要饭吃。此时,父亲吃的玉米面的窝窝头刚吃了一半,看到这个要饭的可怜老人,就毫不犹豫的把另一个玉米面的窝窝头,从饭筐子里拿起来给了他,而自己又吃了一个纯地瓜面的窝窝头,当时的我又馋又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只是盯着要饭的老人,狼吞虎咽的吃玉米面的窝窝头。直到长大后我在圣经里读到 “你们为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玛 25:40),才懂得父亲“当时的善举”,其实是在回应主的呼召。他跟随主的脚印,不是走在遥远的路上,而是走在生活的每一步里,他也让我看见,信仰不是“远在天上”的道理,而是“近在身边”的实践;服侍天主,就是在每一个需要爱的地方,成为主的手、主的脚、主的声音。
今天,纪念我的父亲,也是在纪念他这份“跟随主”的初心。十五年过去了,我们是否也像父亲一样,在生活中诚心诚意的服侍主呢?是否在亲人需要时,像父亲一样用祈祷安慰他们呢?是否在贫穷弱小者身上,像父亲一样伸出援手呢?主说“我在哪里,我的仆人也要在那里”。父亲如今已在天乡与主同在,而我们仍在这世界上,更要接过他的“侍奉”之棒,继续跟随主的脚印,因为这不仅是对父亲的纪念,更是对主的承诺。

第四点、在信仰的盼望中,等候与父亲的重逢
我们的信仰从不回避死亡,但也从不对死亡感到恐惧,因为我们相信人死后一定还要复活。主耶稣基督借着自己的死亡与复活,已经战胜了死亡的权势,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天国的门。父亲的离去,不是“永别”,而是“暂时的分离”,就像麦子落在地里,终会在春天发芽;父亲在主的怀中安息,终会在复活的日子里与我们重逢。但信仰告诉我们,父亲从未离开我们,他在天乡注视着我们,在主的身边为我们祈祷。
十五年的思念,没有让我们全家人陷入悲伤,反而让我们更坚定信仰的盼望。因为我们知道,有一天,当主再来的时候,我们会在天国与父亲重逢,那时没有痛苦,没有离别,只有主的爱与平安永远围绕我们。就像主耶稣所说的 “谁尊敬我,天父也要尊敬他”,父亲一生尊敬主、跟随主,天父必在天乡赐给他永远的荣耀;而我们若能像父亲一样,一生以主为中心,也必能在那日与他一同站在主的面前,共享天乡的福乐。
第五点、把思念化为感恩和祈祷
此时,我们纪念父亲去世十五周年,不是为了悲伤,而是为了感恩,感恩主赐给我们这样一位热心慈善的父亲,感恩父亲用一生的见证为我们照亮信仰的路,感恩他的信仰生命仍在我们身上继续结果实。让我们把对父亲的思念,化作跟随主的力量;把对父亲的思念,化作践行信仰的行动。让我们一同祈祷说:主啊,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纪念你忠实的仆人保禄教友。你曾带领他走过尘世上的旅程,让他成为一粒结出许多子粒的麦子;如今,他在你的怀中安息,享受你永远的荣耀。求你坚固我们的信仰,让我们效法他的榜样,一生跟随、侍奉你,直到那日在天乡与你、与我的父亲重逢。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阿们!
